【台灣醒報記者陳思翰綜合報導】如何讓你的大腦青春永駐呢?義大利研究發現,如果只吃「七分飽」就可以激活腦中的長壽分子(CREB1),讓你有個青春的腦袋。研究人員表示,未來希望運用研究結果開發新藥,讓人們不必透過辛苦的飲食,就能讓大腦永保青春。
澳洲媒體報導,許多研究都指出,過度肥胖通常會對大腦造成不好的影響,如減緩大腦運作、導致大腦衰老、帕金森氏症等;但若能適當的控制飲食,就能讓大腦青春永駐。
報導也說,義大利的研究指出,大腦中有一種被稱為CREB1分子,會影響大腦中如記憶、學習、焦慮控制、壽命等運作功能,研究人員發現,當實驗中的老鼠受到飲食上的限制時(一天只吃70%的食物),就能激活大腦中的CREB1,並延長牠們的壽命。
研究人員表示,當減少熱量攝取時,就能增加腦中的CREB1,他們也透過研究中的對照,發現CREB1對大腦運作的重要性,如實驗中的老鼠透過飲食調節,也明顯改善他們的記憶能力。
研究人員也說,未來會運用研究結果開發新的療法,防止大腦退化及衰老,如開發新藥等,即使不用嚴格控制飲食,也能達到效果。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吃七分飽-可保大腦青春活力-011300280.html)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1001230研究:少吃一點 頭好又長壽
(法新社華盛頓19日電) 要頭腦常保年輕,訣竅可能是少吃一點。義大利科學家今天發表報告指出,嚴格控制飲食產生的分子處理過程可能使腦部免受老化侵襲。
美國期刊「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刊登了1項在老鼠身上進行的實驗,實驗過程研究人員只餵食老鼠原本飲食份量70%的食物。
科學家發現,嚴格控制卡路里攝取可促使蛋白質分子CREB1作用,活化大量對長壽和腦功能有益的基因。
羅馬天主教聖心大學(Catholic University ofSacred Heart)醫學院一般病理學研究所的主要研究作者潘尼(Giovambattista Pani)說:「我們希望透過像藥物之類的方式,找到活化CREB1的方法,如此就可以不用節食就達到預防腦部老化的效果。」
研究人員之前就發現,節食的老鼠認知能力和記憶力較佳,侵略行為較少,且可預防或延緩老年癡呆症,但未找出原因。
研究指出:「就目前所知,CREB1可調節重要腦部功能,如記憶力、學習、焦慮等,甚至對老化造成的腦部活動減緩或損害也有幫助。」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研究-少吃-點-頭好又長壽-043505718.html)
美國期刊「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刊登了1項在老鼠身上進行的實驗,實驗過程研究人員只餵食老鼠原本飲食份量70%的食物。
科學家發現,嚴格控制卡路里攝取可促使蛋白質分子CREB1作用,活化大量對長壽和腦功能有益的基因。
羅馬天主教聖心大學(Catholic University ofSacred Heart)醫學院一般病理學研究所的主要研究作者潘尼(Giovambattista Pani)說:「我們希望透過像藥物之類的方式,找到活化CREB1的方法,如此就可以不用節食就達到預防腦部老化的效果。」
研究人員之前就發現,節食的老鼠認知能力和記憶力較佳,侵略行為較少,且可預防或延緩老年癡呆症,但未找出原因。
研究指出:「就目前所知,CREB1可調節重要腦部功能,如記憶力、學習、焦慮等,甚至對老化造成的腦部活動減緩或損害也有幫助。」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研究-少吃-點-頭好又長壽-043505718.html)
1001230營養專家:每天服用維他命無助健康
許多人擔心日常飲食營養不夠,每天服用綜合維他命,最新一期的「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誌」報導,每天服用維他命的人、和不服用的人,罹患癌症或者心臟疾病的風險沒有任何差異,有專家表示,每天服用維他命可能只是在浪費錢。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法國南錫大學研究人員以6年的時間,針對8千多人進行實驗,其中一組人每天服用維他命,「對照組」則服用「看起來像」維他命的「安慰劑」。研究者對這8千人的健康狀況進行追蹤調查後發現,不管有沒有服用維他命,他們罹患癌症或者心臟病的幾率相當。
研究人員說,在服用綜合維他命的一組中,有30.5%的人出現健康問題,例如:癌症或者心臟病;在服用「安慰劑」的一組中,罹患癌症或者心臟病的比例是30.4%。
英國倫敦聖喬治醫院營養學家表示,有些人罹患「健康焦慮症」,他們認為每天服用維生素有助於對抗老年癡呆症、心臟病或者中風,但他們只是在浪費錢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營養專家-每天服用維他命無助健康-023748938.html)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法國南錫大學研究人員以6年的時間,針對8千多人進行實驗,其中一組人每天服用維他命,「對照組」則服用「看起來像」維他命的「安慰劑」。研究者對這8千人的健康狀況進行追蹤調查後發現,不管有沒有服用維他命,他們罹患癌症或者心臟病的幾率相當。
研究人員說,在服用綜合維他命的一組中,有30.5%的人出現健康問題,例如:癌症或者心臟病;在服用「安慰劑」的一組中,罹患癌症或者心臟病的比例是30.4%。
英國倫敦聖喬治醫院營養學家表示,有些人罹患「健康焦慮症」,他們認為每天服用維生素有助於對抗老年癡呆症、心臟病或者中風,但他們只是在浪費錢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營養專家-每天服用維他命無助健康-023748938.html)
1001230尾牙趕攤「醉」痛!腸胃不適、急性胰臟炎增兩成
又到尾牙旺季,臨床發現,因為趕場、續「攤」導致腸胃不適,甚至導致急性胰臟炎的個案大增一到兩成,醫師提醒,面對尾牙、春酒一攤攤,飲酒應該適當適量,此外,應酬前先吃一些蛋白質食物墊肚子,以防酒力不勝,同時把握一杯酒、一杯茶原則,不但可以少喝酒,也能避免肝臟受損。(陳奕華報導)
年關將近,尾牙一攤接一攤,不過酒喝多、胃吃撐,因而造成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甚至喝酒導致急性胰臟炎的患者多出一到兩成,一名50多歲的黃姓台商返台吃尾牙,這一兩天就趕兩到三攤,空腹大口喝酒又不斷續攤,半夜突然腹部劇痛,就醫檢查發現是急性胰臟炎惹禍,住院治療。
萬芳醫院執行長暨家醫科主任謝瀛華提醒,許多國人高血脂症代謝性疾病,又加上短時間內,許多人大量飲酒,兩到三天累積超過八百公克,就非常容易導致急性胰臟炎。「脂質分解增加後,引起胰臟毛細血管脂肪(酉每)活性增加,造成胰臟缺血,最重要會阻塞到胰管,造成胰液滲出,滲出後酉可能影響到周邊器官,甚至影響到胃等其他器官,他的特色就是痛到最高點,疼痛痛到無法緩解。」
醫師提醒,尾牙旺季飲酒適度,根據美國建議量,女生不超過一杯約250CC的量、男生則不超過兩杯。此外,應酬前最好吃吃點蛋白質食物墊墊肚子,喝酒速度要慢,白酒加白開水、烈酒加冰塊,可以搭配鮮榨果汁來解酒,以避免酗酒症候群發生。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尾牙趕攤-醉-痛-腸胃不適-急性胰臟炎增兩成-050203021.html)
年關將近,尾牙一攤接一攤,不過酒喝多、胃吃撐,因而造成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甚至喝酒導致急性胰臟炎的患者多出一到兩成,一名50多歲的黃姓台商返台吃尾牙,這一兩天就趕兩到三攤,空腹大口喝酒又不斷續攤,半夜突然腹部劇痛,就醫檢查發現是急性胰臟炎惹禍,住院治療。
萬芳醫院執行長暨家醫科主任謝瀛華提醒,許多國人高血脂症代謝性疾病,又加上短時間內,許多人大量飲酒,兩到三天累積超過八百公克,就非常容易導致急性胰臟炎。「脂質分解增加後,引起胰臟毛細血管脂肪(酉每)活性增加,造成胰臟缺血,最重要會阻塞到胰管,造成胰液滲出,滲出後酉可能影響到周邊器官,甚至影響到胃等其他器官,他的特色就是痛到最高點,疼痛痛到無法緩解。」
醫師提醒,尾牙旺季飲酒適度,根據美國建議量,女生不超過一杯約250CC的量、男生則不超過兩杯。此外,應酬前最好吃吃點蛋白質食物墊墊肚子,喝酒速度要慢,白酒加白開水、烈酒加冰塊,可以搭配鮮榨果汁來解酒,以避免酗酒症候群發生。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尾牙趕攤-醉-痛-腸胃不適-急性胰臟炎增兩成-050203021.html)
1001230尾牙酬酢 急性胰臟炎醉難受
一名50多歲台商,過年前拚尾牙、春酒,連續幾天喝酒應酬,忽然腹部異常疼痛,狂吃止痛藥也沒效,緊急回台求診,被診斷罹患急性胰臟炎。醫師表示,過年前應酬多,因腹痛、消化不良來求診的民眾增加,而大量喝酒,恐導致急性胰臟炎,提醒民眾喝酒不要過量。
年節將至,尾牙、春酒邀約不斷,因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甚至喝酒過量導致急性胰臟炎的「春假症候群」,最近在門急診中增加兩成以上。
萬芳醫院執行長暨家醫科主任謝瀛華表示,黃姓台商有膽結石的問題,平常有在保肝,認為自己的肝沒問題,放心應酬在短時間內狂飲,忽然腹部劇烈疼痛,甚至反射到背部,站都站不直,經診斷罹患急性胰臟炎。
謝瀛華表示,病患短時間內攝取大量酒精,又大吃大喝,血清三酸甘油脂顯著升高,脂質分解增加,造成胰臟局部缺血,引發急性胰臟炎。
謝瀛華表示,膽結石與酗酒是引發急性胰臟炎的原因之一,病人通常靜脈輸液治療後,症狀會獲緩解,然而嚴重病人可能併發急性腎衰竭、呼吸衰竭,有5%至10%的致死率。
謝瀛華提醒,短時間內大量喝酒可能會造成胃潰瘍或是急性胰臟炎,民眾喝酒可要節制,一天不要喝超過800公克酒精,酒精含量40%的烈酒則不要超過200公克。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尾牙酬酢-急性胰臟炎醉難受-213000603.html)
年節將至,尾牙、春酒邀約不斷,因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甚至喝酒過量導致急性胰臟炎的「春假症候群」,最近在門急診中增加兩成以上。
萬芳醫院執行長暨家醫科主任謝瀛華表示,黃姓台商有膽結石的問題,平常有在保肝,認為自己的肝沒問題,放心應酬在短時間內狂飲,忽然腹部劇烈疼痛,甚至反射到背部,站都站不直,經診斷罹患急性胰臟炎。
謝瀛華表示,病患短時間內攝取大量酒精,又大吃大喝,血清三酸甘油脂顯著升高,脂質分解增加,造成胰臟局部缺血,引發急性胰臟炎。
謝瀛華表示,膽結石與酗酒是引發急性胰臟炎的原因之一,病人通常靜脈輸液治療後,症狀會獲緩解,然而嚴重病人可能併發急性腎衰竭、呼吸衰竭,有5%至10%的致死率。
謝瀛華提醒,短時間內大量喝酒可能會造成胃潰瘍或是急性胰臟炎,民眾喝酒可要節制,一天不要喝超過800公克酒精,酒精含量40%的烈酒則不要超過200公克。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尾牙酬酢-急性胰臟炎醉難受-213000603.html)
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1001226 研究發現初經愈早 罹糖尿病風險愈高
德國的一項研究指出,月經初潮愈早的女性,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可能愈高。
德國「亥姆霍茲慕尼黑中心」針對1503名年齡介於32歲到81歲的女子進行調查,她們月經初潮的平均年齡為13歲。研究人員分析後發現,初經愈早的女性,她們一生中出現糖尿病前期症狀或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就愈高。
研究人員並說,初經時間與糖尿病風險相關聯的結論,與體重指數無關。目前研究人員正試圖尋找遺傳因素及社會經濟因素對這一關聯的影響。
他們表示,將來人們有望透過女性初經時間來確定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而能更好地預防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因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引起的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癥,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糖尿病目前無法治愈,科學界也無法圓滿解釋它的誘因。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研究發現初經愈早-罹糖尿病風險愈高-023702079.html)
德國「亥姆霍茲慕尼黑中心」針對1503名年齡介於32歲到81歲的女子進行調查,她們月經初潮的平均年齡為13歲。研究人員分析後發現,初經愈早的女性,她們一生中出現糖尿病前期症狀或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就愈高。
研究人員並說,初經時間與糖尿病風險相關聯的結論,與體重指數無關。目前研究人員正試圖尋找遺傳因素及社會經濟因素對這一關聯的影響。
他們表示,將來人們有望透過女性初經時間來確定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而能更好地預防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因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引起的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癥,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糖尿病目前無法治愈,科學界也無法圓滿解釋它的誘因。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研究發現初經愈早-罹糖尿病風險愈高-023702079.html)
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1001202缺D易致病! 專家:手腳小晒五分鐘助生成
國外醫學研究顯示,體內缺乏維生素D的人,死亡風險高出常人三倍,根據國內調查發現,超過半數婦女維生素D不足,原因之一就是「怕黑不敢晒」,專家提醒,身體健康缺D不可,否則不僅影響骨骼,甚至可能提高罹患多種疾病風險,建議民眾每天讓手腳小曬三、五分鐘的太陽,有助D生成。(陳奕華報導)
一份針對北市研究發現,每兩位45到75歲女性,就有一人維生素D不足,更別說怕曬的年輕美眉們,問題可能更嚴重。專家提醒,維生素D有助腸道的鈣與磷吸收,增加肌肉強度,降低骨折風險,也是體內組織與細胞組成的重要營養素,但是不足甚至缺乏卻不易察覺,除非特地去檢驗。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蔡克嵩教授說:「這個真的要去驗,呼籲健保能否開放維他命D檢測,因為這跟國民健康很有關,要是真的缺乏,跟很多病相關,長期缺乏除了骨頭不好外以外,比較容易得癌症、也比較容易得血液病、也比較容易得大腸癌,有很多事情跟維他命D都有關。」
專家指出,國內民眾習慣服用鈣片來保骨,實際上,鈣得搭配維生素D才能吸收,呼籲民眾每天讓手腳小曬三、五分鐘的太陽,有助D生成,也能避免皮膚傷害。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缺d易致病-專家-手腳小晒五分鐘助生成-101906125.html)
一份針對北市研究發現,每兩位45到75歲女性,就有一人維生素D不足,更別說怕曬的年輕美眉們,問題可能更嚴重。專家提醒,維生素D有助腸道的鈣與磷吸收,增加肌肉強度,降低骨折風險,也是體內組織與細胞組成的重要營養素,但是不足甚至缺乏卻不易察覺,除非特地去檢驗。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蔡克嵩教授說:「這個真的要去驗,呼籲健保能否開放維他命D檢測,因為這跟國民健康很有關,要是真的缺乏,跟很多病相關,長期缺乏除了骨頭不好外以外,比較容易得癌症、也比較容易得血液病、也比較容易得大腸癌,有很多事情跟維他命D都有關。」
專家指出,國內民眾習慣服用鈣片來保骨,實際上,鈣得搭配維生素D才能吸收,呼籲民眾每天讓手腳小曬三、五分鐘的太陽,有助D生成,也能避免皮膚傷害。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缺d易致病-專家-手腳小晒五分鐘助生成-101906125.html)
1001202怕曬包緊緊 當心維生素D不足
愛美怕曬女性外出都包得緊緊的,台灣45至75歲女性約5成有維生素D不足問題,導致骨質疏鬆症或軟骨症。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長蔡克嵩表示,攝取鈣片外仍需搭配維生素D。
蔡克嵩表示,維生素D是維護骨質健康重要營養素,不足可能造成骨質代謝方面的疾病,包括骨質疏鬆症、軟骨症等;台灣45歲到75歲女性中,約5成有維生素D不足的問題,主因是台灣的女性怕曬黑,經常把自己包得緊緊的。
蔡克嵩表示,除陽光曝曬不夠,還有從食物裡的攝食也不夠。他說,大家都怕曬,一出門都撐著洋傘、穿長袖襯衫、長褲,將身體包得緊緊的,就不太容易攝取到陽光裡面的紫外線,幫忙製造維生素D。
台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楊榮森表示,缺乏維生素D,可能會導致大腸癌、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與失智症等,所以他建議民眾要適量攝取維生素D。
另外,研究發現,民眾只補充鈣質不僅無益骨質,還會提高心肌梗塞風險,但若是鈣質搭配維生素D則無此顧慮,還可幫助鈣磷吸收、降低骨折的風險。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怕曬包緊緊-當心維生素d不足-141638460.html)
蔡克嵩表示,維生素D是維護骨質健康重要營養素,不足可能造成骨質代謝方面的疾病,包括骨質疏鬆症、軟骨症等;台灣45歲到75歲女性中,約5成有維生素D不足的問題,主因是台灣的女性怕曬黑,經常把自己包得緊緊的。
蔡克嵩表示,除陽光曝曬不夠,還有從食物裡的攝食也不夠。他說,大家都怕曬,一出門都撐著洋傘、穿長袖襯衫、長褲,將身體包得緊緊的,就不太容易攝取到陽光裡面的紫外線,幫忙製造維生素D。
台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楊榮森表示,缺乏維生素D,可能會導致大腸癌、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與失智症等,所以他建議民眾要適量攝取維生素D。
另外,研究發現,民眾只補充鈣質不僅無益骨質,還會提高心肌梗塞風險,但若是鈣質搭配維生素D則無此顧慮,還可幫助鈣磷吸收、降低骨折的風險。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怕曬包緊緊-當心維生素d不足-141638460.html)
1001202騎單車無助保骨 快走、慢跑才有效
大家都知道運動可以防骨質疏鬆,不過前提是要做對運動,衛生署制定新版的「骨質疏鬆臨床治療指引」,像是走路、爬樓梯或者是啞鈴操可以提升骨密度,但是游泳以及自行車等運動,則無法提升骨密度,最主要的關鍵就是雙腳的負重力。
騎單車甩掉熱量,又可以增加肺活量,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想靠這增加骨密度,可是白做工,游泳以及自行車運動,都無助改善骨密度。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楊榮森:「(自行車)活動的時候靠輪子在動,肌肉是有一個平衡的運動,但對骨骼的荷重,不像我們在走路、跑步的時候那麼大。」
想運動保骨最好是健走、爬樓梯、舉啞鈴,因為踩自行車車、游泳,雙腳都懸空,屬於非負重式運動,因此無法拉高骨質密度,而透過雙腳直接跟地面接觸時,則可以提供外來的壓力來對抗地面,才能訓練肌肉、骨骼,防止骨鬆。
醫師說每週快走4小時以上,可以降低髖部骨折風險達41%。楊榮森:「骨細胞接受(腳踏地)這樣力量的時候,傳到骨頭去的時候,它傳到骨頭去的時候,骨細胞就會活化起來,會製造很多骨基質,會讓我們腸子吸收更多鈣進來,結合起來製造更好骨骼。」
但醫師也提醒,「保密防跌」,因為一般來說運動平均可增加2%-5%的骨密度,快走比散步有效,慢跑可以增加腰椎、腳跟等部位骨質密度,但還是要依個人體能調整,以免保骨不成先掛病號。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騎單車無助保骨-快走-慢跑才有效-044858190.html)
騎單車甩掉熱量,又可以增加肺活量,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想靠這增加骨密度,可是白做工,游泳以及自行車運動,都無助改善骨密度。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楊榮森:「(自行車)活動的時候靠輪子在動,肌肉是有一個平衡的運動,但對骨骼的荷重,不像我們在走路、跑步的時候那麼大。」
想運動保骨最好是健走、爬樓梯、舉啞鈴,因為踩自行車車、游泳,雙腳都懸空,屬於非負重式運動,因此無法拉高骨質密度,而透過雙腳直接跟地面接觸時,則可以提供外來的壓力來對抗地面,才能訓練肌肉、骨骼,防止骨鬆。
醫師說每週快走4小時以上,可以降低髖部骨折風險達41%。楊榮森:「骨細胞接受(腳踏地)這樣力量的時候,傳到骨頭去的時候,它傳到骨頭去的時候,骨細胞就會活化起來,會製造很多骨基質,會讓我們腸子吸收更多鈣進來,結合起來製造更好骨骼。」
但醫師也提醒,「保密防跌」,因為一般來說運動平均可增加2%-5%的骨密度,快走比散步有效,慢跑可以增加腰椎、腳跟等部位骨質密度,但還是要依個人體能調整,以免保骨不成先掛病號。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騎單車無助保骨-快走-慢跑才有效-044858190.html)
1001202奇異果高纖低熱量 建議大餐前先墊肚
奇異果高纖低熱量 建議大餐前先墊肚
最近日夜溫差大,不少民眾都喜歡趁著現在進補,或是吃火鍋,不過小心,很容易造成高血壓、糖尿病找上門,也因此透過美國一份最新健康調查,發現奇異果能夠降低血壓,效果比蘋果還要好,而台灣的營養學教授也建議大家,吃火鍋燒烤前,可以攝取奇異果、小番茄這類的高纖食物,降低壞膽固醇停留在體內的機會。
即將進入12月,天氣也逐漸變冷,日夜溫差大,總是習慣吃薑母鴨或是火鍋進補,不過小心高血壓、糖尿病,還有血管硬化、栓塞,恐怕會找上門。
台大心臟內科醫師劉士銘:「這些高熱量食物,多半含有動物性油脂比較多,我們也知道這些食物進入人體後,會形成壞的膽固醇增加,會讓原本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血管動脈硬化更加速。」
其中麻辣火鍋,光是湯底就有1800大卡,最容易在血管裡囤積脂肪,提高血栓發生機率,而根據美國最新一份調查,發現每天3顆奇異果,能夠降血壓,因為奇異果就屬於高纖低熱量的食物,甚至營養學教授,也提出吃大餐前,不妨先吃這類的水果。
北醫保健營養系教授劉珍芳:「水果裡面,纖維高的水果不少,比如奇異果、小番茄、芭樂等等,這樣的話,可以讓肚子先有些纖維質,當然食物的攝取量就不會這麼多了。」
飯後再攝取鳳梨、奇異果等,利用裡頭的酵素來促進腸胃蠕動,早點將有害物質排出體外,才能保護血管健康。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奇異果高纖低熱量-建議大餐前先墊肚-134135548.html)
最近日夜溫差大,不少民眾都喜歡趁著現在進補,或是吃火鍋,不過小心,很容易造成高血壓、糖尿病找上門,也因此透過美國一份最新健康調查,發現奇異果能夠降低血壓,效果比蘋果還要好,而台灣的營養學教授也建議大家,吃火鍋燒烤前,可以攝取奇異果、小番茄這類的高纖食物,降低壞膽固醇停留在體內的機會。
即將進入12月,天氣也逐漸變冷,日夜溫差大,總是習慣吃薑母鴨或是火鍋進補,不過小心高血壓、糖尿病,還有血管硬化、栓塞,恐怕會找上門。
台大心臟內科醫師劉士銘:「這些高熱量食物,多半含有動物性油脂比較多,我們也知道這些食物進入人體後,會形成壞的膽固醇增加,會讓原本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血管動脈硬化更加速。」
其中麻辣火鍋,光是湯底就有1800大卡,最容易在血管裡囤積脂肪,提高血栓發生機率,而根據美國最新一份調查,發現每天3顆奇異果,能夠降血壓,因為奇異果就屬於高纖低熱量的食物,甚至營養學教授,也提出吃大餐前,不妨先吃這類的水果。
北醫保健營養系教授劉珍芳:「水果裡面,纖維高的水果不少,比如奇異果、小番茄、芭樂等等,這樣的話,可以讓肚子先有些纖維質,當然食物的攝取量就不會這麼多了。」
飯後再攝取鳳梨、奇異果等,利用裡頭的酵素來促進腸胃蠕動,早點將有害物質排出體外,才能保護血管健康。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奇異果高纖低熱量-建議大餐前先墊肚-134135548.html)
1001202豆類物含纖維、寡糖增放屁量
許多人認為吃豆子會常放屁,所以對豆類食物敬而遠之,事實上並非所有豆類都會造成放屁。美國研究發現,吃不同種類的豆子,放屁程度會不太一樣,而且依個人體質放屁程度也會出現差異。
研究人員建議,豆類食物對心臟有益,最好納入日常飲食,怕放屁的人可試吃不同種類的豆子,一次試少許份量,觀察身體變化,看看哪種豆子最容易造成放屁。
研究指出,許多消費者認為吃豆子容易放屁,所以不喜歡吃豆類食物,而美國二O一O年飲食建議指南建議,補充蔬果、豆類食物有助減少慢性病風險。
這項研究發表於「營養學期刊」。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分析三項研究報告,研究報告中測量豆類食物與心臟病之間的關聯性,受試者每周要填寫一次問卷,回答是否出現放屁增加、糞便形狀改變、脹氣等現象。
在第一、第二項研究中,受試者每天吃二分之一杯的花豆、黑眼豆(俗稱米豆),或烤豆子,連續吃八周。比較組成員則每天吃罐頭胡蘿蔔。在第三項研究,受試者吃的是二分之一杯的花豆,比較組成員是喝湯,連續進行十二周。
研究結果顯示,在第一周,吃花豆或烤豆子的人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放屁增加,吃黑眼豆的人有百分之十九放屁增多。只吃胡囉蔔,沒有吃豆子的人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十一坦承研究期間放屁變多。
為什麼吃豆類食物會增加放屁量?研究人員解釋,豆類富含纖維質及寡糖,腸道酵素無法充分消化這些碳水化合物,所以就必須交由腸道細菌分解,這些成分在腸道就會開始發酵,多數放屁、脹氣氣體來自細菌發酵。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營養學副教授唐娜‧溫翰表示,一般民眾吃較多豆類時,剛開始放屁量可能會增加,不過很多人誇大這種現象。
研究人員認為,多吃豆類食品可幫助增加蔬菜攝取量,增加飽足感,而放屁現象只是暫時發生,大家還是要多吃豆類食物,以維持身體健康。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豆類物含纖維-寡糖增放屁量-164110683.html)
研究人員建議,豆類食物對心臟有益,最好納入日常飲食,怕放屁的人可試吃不同種類的豆子,一次試少許份量,觀察身體變化,看看哪種豆子最容易造成放屁。
研究指出,許多消費者認為吃豆子容易放屁,所以不喜歡吃豆類食物,而美國二O一O年飲食建議指南建議,補充蔬果、豆類食物有助減少慢性病風險。
這項研究發表於「營養學期刊」。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分析三項研究報告,研究報告中測量豆類食物與心臟病之間的關聯性,受試者每周要填寫一次問卷,回答是否出現放屁增加、糞便形狀改變、脹氣等現象。
在第一、第二項研究中,受試者每天吃二分之一杯的花豆、黑眼豆(俗稱米豆),或烤豆子,連續吃八周。比較組成員則每天吃罐頭胡蘿蔔。在第三項研究,受試者吃的是二分之一杯的花豆,比較組成員是喝湯,連續進行十二周。
研究結果顯示,在第一周,吃花豆或烤豆子的人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放屁增加,吃黑眼豆的人有百分之十九放屁增多。只吃胡囉蔔,沒有吃豆子的人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十一坦承研究期間放屁變多。
為什麼吃豆類食物會增加放屁量?研究人員解釋,豆類富含纖維質及寡糖,腸道酵素無法充分消化這些碳水化合物,所以就必須交由腸道細菌分解,這些成分在腸道就會開始發酵,多數放屁、脹氣氣體來自細菌發酵。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營養學副教授唐娜‧溫翰表示,一般民眾吃較多豆類時,剛開始放屁量可能會增加,不過很多人誇大這種現象。
研究人員認為,多吃豆類食品可幫助增加蔬菜攝取量,增加飽足感,而放屁現象只是暫時發生,大家還是要多吃豆類食物,以維持身體健康。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豆類物含纖維-寡糖增放屁量-164110683.html)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