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6日 星期二

吃素也會中風! 「好膽固醇」過低造成


吃素也會中風! 「好膽固醇」過低造成

吃素的人膽固醇較低,但是這樣就真的能遠離心血管疾病嗎?彰化一名72歲老先生,吃素吃了20年,日前卻還是中風送醫,醫生檢查發現,老先生因為吃素,膽固醇偏低,其中被稱為血管清道夫的高密度膽固醇也不足,因此清除血栓的能力降低,才會造成中風,建議吃素食的民眾,要用橄欖油炒菜,並多吃紫菜、香菇跟豆腐等,才能增加高密度膽固醇,保護血管。

72歲蔣老先生,吃全素吃了20年,竟然中風送醫。蔣老先生:「走上學宗教的路,就以吃素為目標,所以就一直吃素吃下去。」


不吃肉、不沾葷,血管卻還是嚴重堵塞,醫生檢查發現,蔣老先生中風原因是膽固醇太低了,醫生說,膽固醇有兩種,一種是低密度膽固醇,這種太多會造成動脈硬化,是壞膽固醇,另一種是高密度膽固醇,俗稱血管清道夫,因此被稱為好膽固醇,長期吃素的人,膽固醇低,相對的高密度膽固醇也偏低。

彰化員榮醫院副院長張木信:「吃素的人好的膽固醇低的時候,容易造成我們心臟血管清除血栓的能力是降低的。」

醫生說,一般民眾要控制膽固醇,除了多運動,減少膽固醇的攝取,還要適量吃魚肉、牛奶、雞肉和雞蛋等,補充維他命B3,而吃素的民眾,可以多吃紫菜、香菇、芝麻或是黃豆製品,像是豆腐、豆漿等,並且用橄欖油來炒菜,增加高密度膽固醇濃度保護血管,千萬不要以為,不吃肉改吃素,膽固醇不高就不會中風。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吃素也會中風-好膽固醇-過低造成-112552554.html)

集體安全更重要 研究:「朋友妻,不可戲」是演化結果

外媒報導,美國密蘇里大學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成年男性與好友的妻子互動時,體內的睪固酮濃度(Testosterone level)會下降。這顯示男性會在演化過程中,避免對朋友的妻子產生性吸引力。

這項研究報告指出,透過瞭解男性在好友伴侶面前不再持續散發魅力的生物機制,研究人員或許能夠充分理解人類如何合作以及形成社群。
密蘇里大學人類學教授、該項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馬克佛林(Mark Flinn)說:「儘管男性有許多機會可以追求朋友的伴侶,但真正發生通姦的比例卻沒有那麼高。」

他說:「男性與可能的性伴侶互動時,睾丸酮水準一般來說都會提高。不過,我們的研究結果發現,男性的心智經過演化,會傾向尊重朋友的固定伴侶。」
佛林說,就演化上來說,一再背叛朋友信任,並危害家庭穩定的男性,可能造成整個社群的生存劣勢。如果男性所屬社群無法彼此信任,可能會變得十分脆弱,也較容易受攻擊或被征服。

佛林表示,研究團隊的這項發現,甚至可能有助人類邁向世界和平與合作。他說:「同樣的生理機制能讓村莊中的家庭共存、合作,也能讓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聯合國這類國際機構相互協調,解決共同問題。」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集體安全更重要-研究-朋友妻-不可戲-是演化結果-090700828.html)

多喝濃茶過攝氟 當心氟骨症

喝茶喝太多,小心引起氟骨症、骨質疏鬆症。前幾日有外電報導,一名美國婦人大量喝茶,攝取過量氟化物,引起骨質密度異常緊密、牙齒掉落。不料有網友看到這篇新聞,誤以為喝茶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

彰化基督教醫院骨科主治醫師王偉勛對此表示,攝取過量氟化物引起的骨質病變稱為「氟骨症」(Fluorosisofbone),骨頭密度雖會異常增加,但骨頭卻失去彈性,正確來說,應是說骨頭會變脆,好像大理石一樣,雖然很硬,但非常脆,用力碰撞就容易碎裂。體內氟化物過量,除了會影響骨骼,也可能讓肌腱鈣化,牙齒變脆。

王偉勛醫師解釋,中國、印度等地還是可以見到一些氟骨症病例,主要是因為當地地下水含有較高濃度的氟化物而引起這種現象。
飲食中氟化物建議攝取量為一天六毫克。王偉勛醫師指出,飲食中,茶水的確含有較多氟化物,但臨床上極少有人因為喝茶喝太多而引起氟骨症,民眾若有疑慮,可以盡量減少飲用茶磚所泡出來的茶水。有研究報告發現,茶磚所泡出來的茶每公升含有七點三四毫克氟化物,而紅茶氟化物含量每公升約一點八九毫克,綠茶氟化物含量比紅茶低,每公升約有一點六毫克。

王偉勛醫師提醒,常喝茶,很容易造成骨質流失。這和氟化物沒有關係,主要是因為茶裡面含有咖啡因,咖啡因除了利尿,使水份排出體外,也會加速鈣質流失,咖啡也一樣會促使骨質流失。

王偉勛醫師叮嚀,民眾想要好好保護骨頭,平常飲食要補充充足鈣質,也要曬點太陽,以補充身體維生素D3。另外,規律進行負重運動也很重要,可以幫助維持骨質健康。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多喝濃茶過攝氟-當心氟骨症-162534575.html)

「鹽」誤一生? 重鹹致死率高於糖

紐約最近為了大杯含糖飲料該不該禁、吵翻天,不過您知道嗎?鹽吃太多,對健康的威脅比糖更大。

最近有一項研究顯示,全球每年有230萬人,因為鹽攝取過量死亡,致死率是含糖飲料的10倍,尤其許多加工的兒童食品,更是貝比健康的隱形殺手。

胡蘿蔔泥一口接一口,寶寶吃得好健康,但真的是這樣嗎?根據美國心臟學會最新研究,市售嬰幼兒食品和點心,有百分之75的鹽含量都超標。至於成人,每天的鹽攝取量更達到標準的兩倍,嚴重犯規!

明明吃得很清淡,怎麼還是會過量?答案就在,現代人吃了太多加工食品,像是冷凍披薩、通心粉,甚至看起來很健康的雞肉蔬菜沙拉,都含有看不見的鹽。

鹽的使用比糖更普遍,對身體的負擔卻更重,據統計,2010年全球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中,有百分之15、約230萬人是因為「吃重鹹」,遠高於因為含糖飲料死亡的18萬。

但要如何做到減鹽飲食?第一步當然是減少加工品攝取,真避不開也要先看清楚成份標示,如果重口味一時改不了,營養師建議可用香料、檸檬蘋果等水果取代調味料,增加風味又吃得天然,才不會讓鹽誤一生。(引自http://tw.news.yahoo.com/鹽-誤-生-重鹹致死率高於糖-031054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