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香菜可吸附 水中重金屬物質
很多人在吃台灣小吃,如沾裹花生粉的米血糕,或是大腸麵線、肉羹湯麵等,總會叮嚀老闆:「我不要加香菜!」就是因為不喜歡香菜濃烈的氣味。但現在根據美國和墨西哥的研究發現,香菜的特殊氣味雖然令許多人敬而遠之,但卻可以去除水中的重金屬物質淨化水質,研究結果於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的全國會議中發表。
有鑑於某些國家的飲用水水質狀況不佳,墨西哥的弗朗西斯科理工大學(Universidad Politecnica de Francisco I)和美國長春藤技術社區學院(Ivy Tech Community College)共同做了一個研究,他們想知道可以透過哪些植物來幫助過濾水中的雜質。因為若是水中含有過量的重金屬物質,例如汞、鉛、鎳等,長期飲用下來,的確會對肝功能造成損害,甚至衍生出許多疾病。
研究發現,將香菜放置於水流經過的管線中,它可以吸附水中大量的重金屬物質,並排出較為乾淨的水。對於一般民生飲用水,研究團隊則表示,若把乾燥過的香菜裝進茶包中,然後將之浸泡在一壺水裡,待數分鐘之後,乾燥過的香菜便會將水中部份的重金屬物質吸出,是種便宜且簡便的淨水方法。目前已知香菜可以清除水質中大部分的鉛和鎳,至於其他的重金屬物質則待更進一步的研究。
研究者表示,這應該是因為香菜能夠結合重金屬螯合物,因此,可以吸附水中有毒物質。但是可以因為要去除水中的重金屬而大量吃香菜嗎?吃多了會不會有副作用呢?研究者表示,目前還無法確定,所以建議大家不管吃任何的食物都要適量,且多變換不同的食材攝取,最為理想,而在食物中適量加入香菜提味,多多少少都對健康有幫助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香菜可吸附水中重金屬物質-213000205.html)
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
男必吃黃金營養素 4方法巧吃番茄
男性步入中年後,因為代謝變慢,如上不愛運動,容易出現鮪魚肚、啤酒肚,再不重視養生保健,潛藏三高疾病。男人在此階段,該如何注意正確攝取黃金營養素,才能延長壽命?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研究報告指出,中年男性需要補充富含抗氧化劑與抗癌功能的番茄茄紅素,對人體健康才有益。
番茄富含植物化學物質「茄紅素」,具有抗氧化、防癌效果,是忙碌且缺乏攝取蔬果的現代人極需的營養素,番茄在美國已經是排名第三的重要蔬菜,甚至美國的《時代》雜誌,在 2002 年初根據科學家實驗的結果,評選番茄成為現代人十大保健食品的首位。
營養師趙函穎表示,茄紅素是所有類胡蘿蔔素中抗氧化能力最強的,可以發揮抗氧化的能力,增強免疫力和抗老化,消除造成人體疾病和老化的元兇自由基。番茄除了含茄紅素外,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以及優質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是人體抗衰老的機能性食品。
1天1番茄,癌症遠離我!
「1天1番茄,癌症遠離我!」根據台北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楊淑惠曾經研究指出,血液中番茄紅素含量高的人比較不易罹患某些癌症,如子宮頸、攝護腺癌和胰臟癌。只要每天吃1顆番茄就能達到保護效果。
番茄4種正確吃法
1.選擇吃紅番茄:全球番茄超過上千種,包括綠色與紅色品系。同樣是番茄,紅番茄與黃番茄茄紅素含量「差很大」,國外研究發現,某品種紅番茄每100公克茄紅素含量近5000微克,有的黃色品種只有21微克。
2.番茄煮熟後比生吃好:番茄和一般新鮮蔬果差異在於後者要趁鮮生食,而番茄反而需要經過烹煮以後,人體才會容易到吸收其中的營養成分。一些加工過的番茄產品如番茄汁和番茄醬等,也都含有番茄紅素。
3.番茄料理營養高:茄紅素是脂溶性,烹調時最好加油,因為和油脂一起烹煮後, 可以提高2至3倍吸收率,如番茄炒蛋、番茄炒牛肉等料理都不錯,營養價值也很高。
4.注意番茄汁鈉含量:喝番茄汁要選擇番茄紅素高、鈉含量低的產品,每一百公克番茄汁的鈉含量最好小於10毫克以下;鈉量過高會使血壓上升,不利於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患者,必需注意。
【營養師小叮嚀】:
營養師趙函穎表示,上班族平時生活壓力大、自由基高,想要抗氧化、增加抵抗力,吃番茄是不錯的選擇,尤其40、50歲以上中年男子想預防攝護腺癌,不妨多補充番茄紅素,但是也別忘了攝取其他的蔬菜水果,這樣飲食才能達到均衡,營養兼具,幫健康加分!
(引自http://yahoo.top1health.com/Article/122/15157)
睡眠少於6小時 恐記憶力衰退
人生五大要事莫過於吃喝拉撒睡,睡眠是維持身體基本健康不可或缺的要素,但現代人大多夜夜笙歌、夜晚過得比白天還精彩,有充足睡眠的人少之又少,長期下來不僅精神不振,若是一天僅睡6小時以下,將會使記憶難以整合儲存至腦部,造成記憶力越來越不好。
根據紐約《醫藥日報》(Medical Daily)報導,由賓州大學泰德教授(Ted Abel)所帶領的此項研究過程中,讓實驗老鼠長期不睡,以觀察在多久時間不睡的情況下,會導致腦部記憶力受損。
泰德教授在神經科學的年度會議中(Society for Neuroscience’s annual conference)發表此項研究結果,指出老鼠在缺乏睡眠3小時的情況之下,腦部記憶的整合就會出現受到阻礙的現象。而比對至人類睡眠時間,等同於從8小時睡眠降到6小時,減少2個小時的睡眠。
此外,英國研究睡眠方面的專家奈爾史坦利(Neil Stanley)表示,人類每天都需要一段讓大腦「停機」的時間,如此才能讓大腦有時間將記憶存取、整合,且睡眠不足而導致的記憶力損失,將會無法回復,成為永久喪失的記憶。
史坦利也建議成人的充足睡眠時間約為7~9小時,青少年則為8~9小時,孩童更需要10~11小時的睡眠時間。
(引自http://yahoo.top1health.com/Article/31/8733)
腦袋不空空 吃藍莓堅果大腦活化
學生每天要應付大大小小的考試科目,每天不斷吸收新東西、又要複習舊的課程,總覺得腦子有無數資訊要背,特別是對於要面臨大考的考生而言,如果能讓記憶力增強,更有加分效果,想要提高記憶力,可以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鎂,以及負責保護腦細胞的抗氧化食物,如莓果、深海魚、雞蛋、堅果等。
藍莓漿果類
藍莓等漿果類植物屬於強力抗氧化水果,能夠幫忙減緩老化、活化腦力、增強記憶力,國外研究發現吃莓果不但可以延緩老化,且每周只要吃1/2杯藍莓或是1杯草莓的份量,就可以改善記憶力。
深海魚類
深海魚類是富含omega-3的食物來源,不僅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中風等,更可以提高大腦記憶力與學習力,預防記憶力衰退。omega-3中的DHA也是神經細胞膜中非常重要的成分,要維持大腦神經傳導功能正常,並順利運送營養、清除廢物,必須要有足夠的DHA。
堅果類
堅果含有的是優良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且還有豐富的維生素E、硒等物質,可以幫助大腦細胞不受自由基傷害。此外,堅果中還有一種稱為「硼」的礦物質與卵磷脂,都有助於增進腦力、調節腦部電流活動,使人反應靈敏。
南瓜、南瓜子類
南瓜是極好的B-胡蘿蔔素來源,這種抗氧化物質能幫助讓人維持敏銳的思考能力,且南瓜子中富含的礦物質鋅,也是促進大腦機能運作的重要物質,人體缺少鋅時,會讓短期記憶力減退,因此多補充南瓜也是增進記憶力的好方法。
穀物類
早餐還在吃白吐司、白飯嗎?如果想要補充更好的營養,最好改吃全麥類的吐司麵包,比精緻白吐司更多了維生素B1、葉酸、菸鹼酸等大腦必備營養素,因此也能活化腦部、保持大腦清晰;此外哈佛研究曾發現,每天若以2~3片全麥麵包來取代白吐司,就能降低中風危機。
(引自http://yahoo.top1health.com/Article/248/13976)
吃新鮮葡萄藍莓 能降低糖尿病風險
新鮮水果中含有天然果糖、多種營養礦物質維生素,不但養顏美容,近來甚至有研究發現新鮮水果,特別是每天攝取藍莓、葡萄、蘋果,每天攝取這些水果,有助於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達26%,推測應為水果中的花青素、多酚類物質所造成的健康效果。
蘋果藍莓葡萄 能抵抗糖尿病
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報導指出,包括18萬7千名參與研究的受試者(其中有6.5%的人罹患糖尿病)進行每4年一次的飲食習慣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攝取水果的頻率、份量,在研究計畫中包含的水果選擇有葡萄、葡萄乾、桃子、梅子、杏子、李子、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梨、柳橙、柚子、草莓、藍莓。
而在研究結果中發現,雖然只要多吃新鮮水果就能對抵抗糖尿病有幫助,但有3種水果效果特別顯著,分別是藍莓、蘋果與葡萄;每周吃足3份這些水果,罹患糖尿病的機率平均可降低26%左右。
研究人員表示,由於這些水果都富含類黃酮化合物,其中又以「花青素」(anthocyanins)、天然多酚類物質為主要成份,可以避免人體細胞、器官遭受自由基損傷,還能延緩老化等。且2012年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也曾證實藍莓、蘋果是抵抗糖尿病的好幫手。
喝果汁無效 不能取代新鮮水果
雖然大家都知道吃水果比較健康,但到攤販買杯打好的現成果汁總讓人覺得較方便省事。然而,研究人員也分析過,受試者如將原本每周習慣喝的果汁替換成新鮮藍莓,糖尿病機率降低33%;替換成葡萄或葡萄乾,機率降低19%,其他水果效果亦然。
研究教授指出,水果壓榨後只剩下果汁而失去許多膳食纖維,人體吸收相對較快速,血糖也容易上升;因此對人體的健康價值也會不如直接吃水果來得好。
(引自http://yahoo.top1health.com/Article/33/15321)
學彭于晏體脂僅3% BMI不能過低
男星彭于晏為了電影《激戰》,鍛鍊肌肉3個月,體脂肪只剩下3%,訓練方法就是每天健身2-3小時,飲食上只吃由白水煮的蛋白和雞胸肉果腹。醫師表示,採用增加肌肉量的訓練法,體脂率自然會降低,目前沒有特別定義體脂率不宜低過多少,不過要提醒練肌肉者,體重不能過輕,BMI值不能低於18.5的正常值下限,否則可能影響身體的代謝、免疫力也變差。
專長肥胖醫學的胃腸肝膽科醫師蕭敦仁表示,減肥與訓練肌肉的方法截然不同:減肥是減掉脂肪,大原則就是從飲食控制熱量攝取,再搭配做中強度的有氧運動,以增加體內脂肪消耗。
如果要讓身體健美,則是要增加肌肉量,做法上以運動訓練為主,也就是彭于晏提到的健身,主要是做舉啞鈴、舉重、伏地挺身等無氧運動,並且要在運動後半小時內補充高蛋白飲食,肌肉組織才會優先攝取蛋白質胺基酸。
蕭敦仁醫師指出,一般建議理想的體脂率,以年齡30歲為一個參考點,男性30歲之前正常體脂率約14-20%、女性則是17-24%,過了30歲之後,男性的正常體脂率約17-23%、女性為20-27%;若男性體脂率超過25%、女性超過30%,則視為肥胖。
然而大量透過運動來訓練肌肉者,體脂率通常也比較低,但像彭于晏練到僅存3%,遠遠低於正常體脂率的建議值,是否反而傷身?蕭敦仁醫師表示,目前沒有定義體脂率低於多少叫做不健康,但提醒練肌肉者BMI值不宜低於18.5,也就是不能體重過輕。
舉例來說,若男子身高180公分,體重卻不到59公斤,他的BMI值就會過輕,就可能影響身體的代謝、免疫力也變差,即使有練出肌肉,也不利於健康。
(引自http://yahoo.top1health.com/Article/250/12076)
長肌肉靠他!運動後吃核桃黃豆飲
運動後補給能量,選擇高蛋白質可強化肌肉生成、代謝與修復受損細胞,且運動會加速代謝,適度補充熱量對減重影響不大。營養師建議,雖然市售的運動飲料同樣能補充熱量,但蛋白質卻不足,可以自己在家先用黃豆、核桃、冰糖、南瓜等自製「核桃黃豆活力飲」,簡單、健康又方便飲用。
運動時,人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被大量分解,產生乳酸、磷酸等酸性物質,刺激人體組織器官,使人感到肌肉、關節酸脹和精神疲乏。若運動後半小時,適度補充營養,如維生素C、E可降低自由基生成,而蛋白質則可助肌肉生成、代謝及修復,同時也可補足精神。
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師孫雅祺表示,「核桃黃豆活力飲」熱量約180大卡,其中食材有黃豆、核桃、南瓜等,三者除了都有豐富的蛋白質,黃豆含有大豆卵磷脂等許多植物性化學成份,核桃除了可增加風味,也蘊含維生素C、E,加上南瓜營養價值更是不俗。作法簡述如下:
核桃黃豆活力飲
【材料】:黃豆20公克、核桃10公克、南瓜20公克、冰糖10公克。
【作法】:黃豆洗淨泡水備用;南瓜洗淨,連籽帶皮切塊,備用;接著將黃豆與南瓜放入電鍋蒸熟;再把黃豆、核桃、冰糖放入調理機,加開水至總量為300c.c.後打勻即可飲用。
(引自http://yahoo.top1health.com/Article/248/12199)
運動後不做白工 4種食物別亂吃
好不容易辛苦運動1個小時,消耗掉許多卡路里,逐步邁向自己夢想中的體型,卻不慎在運動後胡亂吃進熱量高、不健康的食物,讓你把辛苦運動的收穫付諸流水,得不償失猶如在做白工。究竟運動後哪些東西碰不得呢?美國健康網站epyk幫你整理4大種類的地雷食物。
1. 拒絕誘人的鹹味小點心
運動後感覺飢餓,來點鹹味小點心止餓是許多人都會做的事情,包括鹹餅乾、五香花生、堅果、爆米花等,但除了熱量飆高,鈉攝取過多對身體可是百害而無一益,若想補充運動後的能量,減輕飢餓感,其實吃一根香蕉能攝取到豐富的鉀,促進身體代謝更有幫助。
2. 碳水化合物別吃錯
雖然運動後吃點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可幫助補充運動時消耗掉的肝醣,但並不是指花生醬三明治、果凍、蛋糕、奶茶、牛奶巧克力等甜滋滋的飲料食品,若不小心吃下肚,破壞的是你活絡的新陳代謝,好的碳水化合物如天然的蒸地瓜、南瓜等,能夠避免身體機能失調,且預防減肥的溜溜球效應,遠離復胖上身。
3. 高脂肪食物禁忌
高油脂、高膽固醇的食物絕對是一大禁忌,別說是運動後了,連運動前或是沒有運動的時候都不應該多吃,聰明如你應該知道這些食物來自於薯條、炸雞、漢堡、熱狗、披薩等,而且所內含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4. 未經烹煮的生菜
新鮮蔬菜對身體的幫助無庸置疑,但若站在運動後補充營養的觀點,單吃生菜是無法補及額外流失的肝醣與蛋白質,若在所吃的東西份量有限下,你該攝取的是優質蛋白質如水煮雞肉、魚肉、蛋白等,幫助修補雞肉,或是選擇酸味的水果像是柳橙、檸檬、奇異果、番茄等,富含的檸檬酸能幫助肝醣再生。
營養師:香蕉搭配低脂牛奶
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師孫雅祺補充,運動後1 小時內不是不能吃東西,而是不能亂吃,如果想要補充流失的肝醣與靠優質蛋白質修補肌肉,促進代謝消耗多餘的脂肪,可以來根香蕉與一杯300c.c.的低脂牛奶,且僅約250~300大卡,不用怕吃進太多熱量。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運動後不做白工-4種食物別亂吃-041024595.html)
鳳梨酥陷阱 反式脂肪恐傷心血管
每到秋節除了美味的月餅,香酥可口的鳳梨酥讓大人小孩都難以抵擋,小小一顆更是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但國民健康署提醒,鳳梨酥一口吃下肚就攝取了200多大卡,且暗藏在鳳梨酥等烘培食物中的反式脂肪,對心血管猶如不定時炸彈,常吃恐增加中風、冠心病等死亡機率。
反式脂肪過量 恐增心血管疾病
趁著中秋節前夕,國民健康署特別抽樣調查市售的雙蛋黃廣式月餅、核桃鳳梨月餅、滷肉綠豆椪、減油綠豆椪、冰淇淋月餅、柿果子冰淇淋月餅、蛋黃酥、蘇式月餅、鳳梨酥等,各式各樣的烘培食品除了熱量驚人,其中也發現鳳梨酥含有0.55公克的反式脂肪,冰淇淋月餅含0.4公克,而蛋黃酥則有0.28公克。
國民健康署副署長游麗惠表示,據美國心臟病學會(AHA)指出,反式脂肪常存在於以酥油和人造奶油製作的烘焙食物(如糕點、甜甜圈、蛋糕)、油炸食物(如薯條、炸雞、雞塊)及點心(如爆米花、餅乾)中。攝取過多的反式脂肪,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罹患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也顯示,若於總熱量中降低0.5 %來自反式脂肪的熱量攝取,可減少3 %中風死亡以及6 %冠心病死亡的機率,呼籲全世界能在2025年達到完全停止使用反式脂肪的目標。
「三挑」採買術 健康過中秋
游麗惠副署長指出,想要健康過中秋,建議民眾應建立「三挑」的採買觀念,首先要「挑零反式脂肪」,在選購中秋禮品時,應避免購買含有反式脂肪的月餅、鳳梨酥、蛋黃酥等烘培食品。
再者,要「挑低熱量」,因為一般月餅熱量較高,像是雙蛋黃廣式月餅就高達800大卡,等於一個滷雞腿便當的熱量,若食用過多容易增加身體的負擔。可以選擇不含蛋黃的月餅取代含有蛋黃,甚至雙蛋黃的廣式月餅。即便是同款式的月餅,也可依據內餡影響熱量高低。
最後,要「挑低膽固醇」,像是蛋黃酥、廣式月餅內餡常含有鹹蛋黃,台式月餅則加入滷肉,豆沙餡常加入豬油以增添香味,這些月餅內餡的膽固醇含量較高,攝取過多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罹患風險,尤其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要特別注意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鳳梨酥陷阱-反式脂肪恐傷心血管-023027923.html)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