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高膽固醇易中風 奧少年降血脂有方

健檢報告出爐,老是被長輩取笑為「奧少年」嗎?其實,現代青壯年上班族,特別是計程車司機和電腦工程師,經常熬夜加班、日夜顛倒、三餐胡亂吃,加上久坐、少運動,長期造成膽固醇囤積,且普遍有腹部肥胖,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甚至在30多歲就可能發生腦中風! 壞膽固醇超標1成 心臟病風險增2成 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息息相關,臨床上判斷膽固醇高低的依據概分為「總膽固醇」、「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邱俊仁表示,總膽固醇的標準值為200 mg/dL,每降低1%,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2%。一般人的理想值需降至200 mg/dL以下,心血管疾病患者本身的發作風險較高,血脂要求更為嚴格,建議降至160 mg/dL以內。壞膽固醇越高越不好,正常值約130至160 mg/dL,每降低1%,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1%。一般人的理想值130 mg/dL以下,心血管及病患者最好在100 mg/dL以下。 高密度膽固醇則是越高越好,一般人的正常值是35至40 mg/dL以上,每升高1mg / dl,可降低女性3%、男性2%的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 健康降血脂:運動+飲食控制+藥物 健康人生應以降低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升高好膽固醇為目標。邱醫師表示,升高好膽固醇的方法,以規律且有意義的運動最有效,建議配合333或533原則,每週運動3至5次、每次30分鐘、每次心跳達130下,進行游泳和慢跑等運動。必要時可使用降血脂藥物,同時達到升高高密度膽固醇、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的作用。 高血脂與生活飲食有很大的關係,若要降低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除了運動和藥物控制,絕對不能忽略飲食的重要性,平常可補充堅果、魚類、大豆等食物,且減少攝取高膽固醇食物,如蛋黃類、內臟類、海鮮類、肉類(包含瘦肉和肥肉),特別是豬油,還是少碰為妙。 邱醫師解釋,豬油的飽和脂肪酸比例占約39%,平均每100克豬油中有98毫克壞膽固醇,兩個數值都比植物性油脂來的高,容易使血管內產生過氧化的自由基,也會造成心血管硬化,發炎物質或斑塊沈積於在血管內壁,導致血管狹窄甚至阻塞,嚴重時會急性發作心肌梗塞、腦中風。 藥物介入治療 時機挑選有學問 但當運動和飲食都無法降低壞膽固醇及提高好膽固醇,藥物何時該介入治療?邱醫師表示,如果是尚未罹患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人,初期可透過飲食或運動控制,若3至6個月後的壞膽固醇依舊居高不下,則必須借助藥物的幫忙。 需特別注意的是,若是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患者,本身已經是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用藥絕對不能等」!需在膽固醇一開始變高的時候,就立即採取降膽固醇或降血脂藥物治療,且配合正確的衛教、飲食和運動控制。 目前臨床處方的常見降血脂藥物為「史他汀類(statins)」,邱醫師表示,服用史他汀類藥物的患者,若能完全依照醫囑服用,90%以上會有正面幫助,除原本可預期的降低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升高好膽固醇的效果之外,研究指出此類藥物另有抗氧化、抗發炎、抗血栓、抗心臟肥大、抗凝血、改善血管內膜等好處,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作。 但有些史他汀類藥物隨餐食用,可能增加藥物與食物之交互作用。這類患者應避免晚餐後又吃宵夜,睡前服藥至少需與晚餐間隔2至3小時,可降低藥物和食物所產生的交互作用;此外,服藥者需對酒精類或葡萄柚汁忌口,以免肝臟酵素的交互作用,影響代謝而導致副作用產生。 而目前有吃控制心血管疾病的藥物,如抗凝血劑、降血壓藥、抗心律不整或強心劑,可能會與史他汀類藥物產生交互作用,需拉開服藥的間隔時間。 降血脂藥物有副作用?醫師來解惑 另有些人擔心史他汀類藥物會有有肌肉疼痛、肝功能退化、認知功能障礙等3大副作用,對此,邱醫師強調臨床發生副作用的案例非常少,且大多可藉藥物調整和衛教改善。 副作用迷思1/肌肉疼痛 降血脂藥物常見的可能副作用,第一是肌肉酸痛,但臨床比例低、不到5%,其副作用的發生與肝臟代謝功能有關,若服藥後出現副作用,邱醫師建議選擇低劑量,或改用藥物交互作用少、不影響肝臟代謝等藥性較溫和的降血脂藥物即可。 副作用迷思2/肝功能退化 另外,臨床肝功能退化的比例也相當低,不到1成,通常肝指數飆升3倍以上才需換藥或減少劑量。若肝指數僅有輕微上升,則只要遵行原本用藥習慣配合定期追蹤,每3個月檢查膽固醇時,同時監測肝功能,但患有肝炎或肝硬化患者需特別注意肝功能指數的變化。 副作用迷思3/認知功能受損 關於史他汀類降血脂藥物造成認知功能和記憶力受損的說法,邱醫師解釋,目前文獻有正反兩派的說法,至今尚未有定論。2013年最新的研究指出,巴金森氏症病患若使用的史他汀類藥物屬於脂溶性,藥性可從心臟通到腦膜,幫助腦血管抗氧化、抗發炎,穩定細胞膜的功能,比較不會傷害大腦或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反觀,水溶性的史他汀類藥物,因藥性無法達到腦部,相對比較沒有預防巴金森氏症的效果。不過,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的機率不高,且用藥1至2個月可觀察出,注意一下即可。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高膽固醇易中風-奧少年降血脂有方-021153256.html)

天冷膽固醇飆高  3招控制防中風

冬天好發心血管疾病與中風,更要注意膽固醇濃度是否過高,因為根據一項發表於美國心臟病學會年會的研究報告指出,人體在冬天的壞膽固醇濃度比夏天高。醫師表示,尤其原本總膽固醇偏高的患者更要小心,在冬天因不知不覺過度飲食、攝取過多的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以及缺乏運動,可能造成膽固醇飆高,恐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的機率 1名38歲女性,平時即有總膽固醇偏高問題,就診後經由適量運動與飲食控制,數值已經改善至標準值(140~200mg/dl),進入冬天後,患者的膽固醇竟飆高至280 mg/dl,所幸及早檢查掌握,立即予以改善,才避免增加心管疾病的風險。 飲食、運動、陽光 影響膽固醇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飲食、運動、陽光曝曬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膽固醇突然升高。主要是天氣寒冷會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血液中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上升;此外,天氣寒冷,不知不覺會攝取較多熱量的食物,導致增加壞膽固醇濃度,再加上冬天運動量減少,比較缺乏曬太陽的機會,減少維生素D的攝取,也可能影響體內膽固醇濃度。 膽固醇濃度過高 小心引發中風 雖然膽固醇對身體有其作用,不過若濃度過高,便會影響身體健康,容易導致多種都市疾病,最常見的有心臟病及中風。這兩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所致,而在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中,粥樣斑塊會在動脈內壁積聚,導致管腔收細,甚至會完全阻塞血液流通,這種情形如果發生在心臟的冠狀動脈內,便會引致心臟病發,若腦血管被阻塞,則會造成中風。 膽固醇是造成粥樣斑塊的主要因素,人體肝臟每天會製造膽固醇,壞膽固醇會損傷血管內膜,繼而將膽固醇帶到其他器官的血管,令脂肪積聚、收窄血管、阻塞血流。 【控制膽固醇的方法】 1.減少高膽固醇食物: 除了要減少吃一些含高膽固醇的食物,也應該多攝取一些有助於降低膽固醇的食物,例如日常可見的食物就包括水果、燕麥、蒜頭、杏仁、洋蔥、黑木耳等。 2.避免體重過重: 體重超過愈多,體內產生的膽固醇就愈多。在荷蘭有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發現,體重是血清膽固醇最重要的決定因數,每增加1公斤,膽固醇量即升高2點。 3.維持適量運動: 每天做30分鐘的有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做體操、騎自行車等,都可以改善血中膽固醇。 【醫師小叮嚀】: 何一成醫師提醒,膽固醇偏高者在冬季時更應注意控制飲食,攝取足量的蔬菜水果,避免過量食用內臟、肥肉、高飽和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另外,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每天運動30分鐘,以及戒煙,均有助於控制膽固醇量度,減低罹患心血管疾病與中風機會。若以上方法仍未能將膽固醇量度降至正常,便要藥物控制。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天冷膽固醇飆高-3招控制防中風-050619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