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林杰樑無毒養生 不吃大魚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平日喝白開水、吃小魚,以及看得見原形的食物,很少外食,生活過得很簡單。

林杰樑常常受訪分析黑心食物,有幾類食品是絕對不吃第一是生菜沙拉,其次是搶收葉菜。林杰樑每年都會收治吃到不潔生菜導致腎臟膿瘍病例,由於生菜洗不乾淨易有寄生蟲、病原,風災前搶收的葉菜沒有足夠停藥期,易殘留過量農藥,考慮到自己的腎功能不佳,覺得生菜不吃也罷。

至於不吃大型魚類理由,林杰樑說,大型魚類位於食物鏈頂端,體內易累積戴奧辛、多氯聯苯等重金屬,所以鮭魚、旗魚等大型魚類,不論生的、熟的,他都不吃,寧可吃水煮的巴掌大鯖魚、竹筴魚、秋刀魚,照樣能吃到好的魚油。

至於醃漬食物例如豆瓣醬、豆腐乳、臭豆腐等,發酵過程不當,可能黴菌雜菌污染;加工肉品包括火腿、香腸、培根等,看不到肉品原料的品質,製程使用的硝酸鹽類,可能有致癌疑慮。這兩類也在林杰樑「能不吃就不吃」的食物名單內。

難道林杰樑天天吃有機食物嗎?不是,他很少外食,家中的食物都是當季、當季盛產,新鮮又便宜,只是下鍋前的洗菜功夫,一點都不馬虎,烹調以清淡少油為宜,烹調方式以汆燙、水煮、清蒸為主,不烤、不炸、少油煙。

另外,對於蔬果清洗,林杰樑也毫不馬虎。他說,蔬果在流動的清水下浸泡15分鐘,接著轉大水,葉菜一片片挑洗,瓜豆用軟毛刷洗,切掉農藥較多菜根、瓜蒂,就算是去皮剝殼吃的荔枝、香蕉、橘子、蘋果、梨子,也要刷洗後才吃。

煮白開水也有學問,林杰樑曾實測比較,台北市的自來水煮開後要開蓋轉小火再煮5分鐘去除自來水餘氯煮沸產生的總三鹵甲烷新北市的自來水可能要煮15分鐘才行。自從搬家到桃園,更改用逆滲透水煮開。

林杰樑隨身攜帶的環保水杯,刻意挑選足夠耐熱、耐酸鹼的不鏽鋼材質,必須型號304或是等級更高者,偶而在便利超商買衛生冰塊,隨時享用自製冰開水。

除了吃的,林杰樑在家裡、去廟裡時,雙手合十禮拜,不燒香、不燒紙錢,因為香燭紙錢燃燒時,可能會釋放出的重金屬、戴奧辛、游離甲醛等有害物質,不環保也不健康。

林杰樑專攻腎臟醫學,15年前跨足臨床毒物科領域,他體認到食衣住行中的有毒物質無所不在,不僅侵害腎臟,更會提高癌症、流產、畸胎等疾病的風險,生活中與其指望別人,不如先靠自己多注意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林杰樑無毒養生-不吃大魚-052708102.html)

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高球選手 記憶力最佳

每項運動需要的技巧各有千秋,不過,就記憶力而言,哪種職業運動的選手最厲害?答案是高爾夫球員。
 
美國費城「運動心理學中心」主任費許博士進行研究後指出,高球每一桿都很特別,包括距離、打法、風速、坡度等因素方面,加上每次揮桿前可考慮頗久,所以職業高球選手的記憶力遠勝必須立刻出手的其他職業運動員。
 
曾經兩度獲得英國公開賽、兩度獲得美國公開賽冠軍的南非老將艾爾斯說:「在大賽獲勝的過程,我幾乎記得每一桿打的如何。」
 
不過,麻州運動心理學家高德柏認為,記得以往種種,對職業運動員不見得是好事,因為運動員可能「想太多」而過度緊張。

雖然說,高球選手記憶力整體而言超過其他運動員,也有高球選手是「過目即忘」。美國選手庫查說,賽後記者會如果有人問他第15洞打得如何,他什麼也記不得,因為他只專注在當下每一桿。
 
艾爾斯曾世界排名第一,1989年進入職業生涯以來已在66項大小賽事封王;庫查雖曾排名第五,並贏得球員杯、世界錦標賽冠軍,2000年出道以來只拿過九次冠軍。
 
許多父母希望子女在運動場上出人頭地,但費許博士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保持孩子對運動的熱愛比求勝重要。費許說,美國約有4000萬兒童參與有團隊組織的運動,可是13歲到17歲之間的孩子多達三成因失去興趣而退出運動團隊,家長是否給孩子太大壓力值得省思。

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

樂觀養生 乳癌腫瘤奇蹟消失

乳癌非絕症,桃園1名婦人乳癌末期,原本家人準備辦後事,但她配合醫師治療,飲食均衡及保持樂觀心情,腫瘤奇蹟消失。

依據統計資料,全國女性每年乳癌死亡率個案數都增加約100人以上,2011年則為1852人。
桃園一名住在山區年約50歲婦女,去年4月被壢新醫院診斷出罹患乳癌末期,已瀕臨呼吸衰竭命危之際,家人原本都已開始籌備喪葬事宜,由於孩子還小,這名婦人相當不甘心。

醫師們經評估後積極協助治療,不放棄一絲機會,先讓婦人的身體器官不再惡化,提振病人信心,進而鼓勵病人時時保持樂觀心情,配合山區自然清淡且養生的飲食。

神奇的是,這名婦人不僅活超過1個月,經過1年來緩和性的化學藥物治療,在未接受開刀的情形下,醫師追蹤她的腫瘤指數、乳房及肝臟轉移之腫瘤後,發現腫瘤竟都消失,至今病情控制良好。家人除了開心,也覺得不可置信。

醫師建議,女性朋友越早發現身體異狀,越早讓醫師介入治療,疾病復發率相較來說是會比較低,當然越晚期癌症不代表就沒有被治癒的機會,只要自己的意念堅強,家人在旁支持,一起配合治療,還是很有機會可以消滅癌細胞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樂觀養生-乳癌腫瘤奇蹟消失-111117519.html)

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22大症狀,告訴你五臟積毒了!

當出現口臭、便祕、青春痘、舌苔黃、牙齦腫脹、嘴破、眼睛紅等症狀時,代表五臟累積了過多的毒素,倘若總是置之不理,就會引發各種疾病,甚至是癌症的發生,那麼要如何排出五臟的毒素呢?

我們經常從報章雜誌或網路資訊中看到「排毒」兩個字,但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陳潮宗表示,不論是西醫或傳統醫學,並沒有現代所講的「排毒」這個名詞。在傳統醫學上稱之為「解毒」,而一般中醫師所說的解毒中藥,是指具「清熱解毒」作用的藥材。
中醫對於「毒」的定義很廣泛,舉凡對身體有害的都稱為「毒」,例如火氣大、發炎、過敏等症狀,或中醫常說的熱毒、寒毒、濕毒等,甚至化學毒素、魚蟹毒、蟲蛇毒等都是。就現代醫學來說,導致身體老化、致癌的自由基,也是毒物的一種,這些所謂的毒物,若長期積聚在體內,將會造成身體負擔而引發疾病。

毒素累積五臟的表現
陳潮宗指出,在中醫診療上,當出現口臭、便祕、青春痘、舌苔黃、牙齦腫脹、嘴破、眼睛通紅等症狀時,就代表體內累積了過多的毒素,身體便以這些症狀來告訴主人,需要注意健康了。倘若總是置之不理,就可能引發各種疾病,甚至是癌症,而毒素累積在身體不同的部位,各有不同的表現。

累積在心臟
1. 心臟有內火或是火毒的時候,舌頭容易出現潰瘍,也就是嘴破的現象。
2. 額頭部位狂長青春痘。
3. 睡眠時不安穩,容易發生失眠的狀況。
4. 常有胸悶或是胸部有刺痛的感覺。

累積在肝臟
5. 指甲表面,有凸起的稜線,或是指甲有向下凹陷的痕跡。
6. 因乳腺增生的關係,導致月經週期之前,有明顯的脹痛感。
7. 情緒常常容易感覺抑鬱。
8. 經常性的偏頭痛。
9. 每個月都會發生經痛。
10. 臉部兩側的部位,會長青春痘。

累積在脾臟
11. 臉部出現色斑,通常女性臉上有斑點的時候,就代表消化系統變差。
12. 女性朋友容易有白帶過多的狀況發生。
13. 脂肪容易堆積在體內,脂肪在中醫稱為「痰濕」,主要是因為脾臟消化功能減弱,導致毒素無法排出而堆積。
14. 容易有口臭情況發生。
15. 嘴唇週圍容易長青春痘或是發生潰瘍。

累積在肺臟
16. 皮膚呈現黯淡、沒有光澤的狀態。
17. 常常有便祕情況發生。
18. 比較常有情緒化的狀況發生,或容易多愁善感且常常感覺悲傷。

累積在腎臟
19. 女性月經量會減少、經期變短,經血的顏色偏暗。
20. 身體容易有水腫狀況發生。
21. 臉部下頜部位容易長青春痘。
22. 常常感覺疲倦、想睡覺,且四肢常會有無力感。

必注意!內毒、外毒怎麼來?
體內毒素來源主要來自兩大方向,包括外在環境以及個人飲食習慣,說明如下:

1. 外在環境:
指接觸外界污染的空氣或是水質,以及帶有化學物質的加工食品、含有殺蟲劑或是農藥的農產品,或是含有重金屬的海鮮類食物,甚至是吸入的二手菸等等,都會使得許多不需要的雜質、毒物進入體內,影響身體自然的排毒系統。

2. 飲食習慣:
現代人喜歡吃香喝辣的,每天吃入體內的食物相當多樣化,與以往農業社會的飲食習慣和內容大不相同,其中尤其以下列4種飲食習慣,最容易累積體內的毒素。

◆ 飲食內容多肉少菜:
常吃牛排、炸雞排、勝丼(豬排飯)……等以肉食為主的人不在少數,肉品的肌肉纖維本來就比較難以分解,若是再加上缺乏蔬果的纖維素來幫助腸胃蠕動,久而久之,腸胃道受到影響、消化功能下降,就會造成便祕,一旦糞便在腸道中待的時間愈長,身體吸收毒素的機會就愈多。

◆ 常吃生冷食物、喝冷飲:
冰品或是冷飲、生魚片等生冷飲食吃下肚子之後,會降低胃部的溫度,使得消化功能下降、脾胃營養不足,就會影響毒素排出體外的能力。

◆ 常吃煙燻、燒烤食物:
很能幫助下飯的香腸、臘肉、烤肉等食物在烹調的過程中,會增加硝酸鈉的含量,並在體內轉化成具有致癌性的硝酸胺,進而增加毒素的累積。
◆ 飲食總是高油脂:
油炸、麻辣鍋、五花肉等富含油脂的食物,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致癌物質──膽鹽,體內膽鹽多了,就會增加罹癌的機率。

必保養!天然四大排毒器官
上帝在造人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毒物對人體的危機了,因此,設計了一套天然的解毒系統,能夠自動自發地將體內的毒素清除乾淨,進而預防疾病的發生。而我們的肝臟、腎臟以及皮膚,就是這套解毒系統主要的排毒器官。

◆ 肝臟:
肝臟是人體中最重要的解毒器官。肝臟細胞中蘊含著豐富的酵素,不論是藥物、激素、微生物產生的毒素等,不管是內生性或是外生性的有毒物質,通通都需要靠肝臟來分解,以減少體內毒素的累積。陳潮宗表示,肝臟狀況不好的時候,就會造成毒素在血液中循環,間接導致皮膚狀況變得比較不好(因為皮膚下有許多細微血管),皮膚粗糙、黯淡、長痘痘、長瘡……等肌膚問題頻生。中醫理論認為,晚上11點到凌晨1點及凌晨1點到3點,是肝經與膽經排毒的時間,但是必須在熟睡的狀況之下,肝膽才能夠順利排毒,因此,在這段時間之內一定要睡覺,才能讓肝臟做好解毒的工作。

◆ 肺臟:
是人體透過呼吸和外界溝通的管道,當然也是排毒的器官,現在空氣污染嚴重,加上二手菸的問題也很嚴重,時間久了,毒素就很容易累積在肺臟排不出來,輕則造成咳嗽等症狀,嚴重的還可能會致癌。還好可以透過在公園或是森林中散步、做日光浴,甚至是戒菸或避免到充滿二手菸的環境中,都可以幫助肺臟排毒。

◆ 腎臟:
腎臟主要的功能就是排泄廢物,包括多餘的水分、電解質、尿素、藥物成分等的代謝產物,都是藉由腎臟、膀胱、輸尿管等的排泄系統,並以尿液的方式排出。因此,如果腎臟功能不好的話,降低尿液的排泄量和次數,就會讓這些毒物(廢物)一直停留在體內。所以,每天尿液的排泄很重要,要多喝白開水、多排尿。陳潮宗提醒,現在正值炎熱夏天,很多人會以含糖飲料來取代白開水,應該盡量避免,以免含糖飲料造成身體的負擔。

◆ 皮膚:
皮膚是身體抵禦細菌、微生物、病毒等侵襲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還能夠防止體表的水分蒸發與散失。此外,皮膚中汗腺的主要功能就是排汗,汗水是由鹽分、尿酸、尿毒等廢物所組成,所以才說皮膚也是解毒系統的一部分。我們可以透過每天固定且適量運動來讓身體流流汗,藉由汗水把毒素從皮膚排出來。另外,皮膚的清潔對排毒來說也不可少,一定要注意。

必做!解毒12祕笈
想要解毒、排毒,除了人體自然的排毒過程之外,食療、中藥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但總是治標不治本。其實歸根究底,身體會累積毒素,跟生活習慣脫不了關係,因此,最根本的解毒祕笈,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1. 盡量攝取當季和本地的新鮮蔬果。
2. 盡量多吃白肉(如雞肉、魚肉),並減少吃 紅肉(如牛肉)的次數。
3. 食物盡量以少油、少糖和少鹽的方式來烹煮。
4. 盡量少吃精製的食物,例如用糙米或全麥吐司取代白米和白吐司。
5. 每天盡量多喝水。
6. 少用傳統煎、煮、炒、炸的方式來煮菜,而是改以蒸、燙、清炒、涼拌等方式做菜。
7. 市場買來的蔬果大多有噴灑農藥,一定要用水清洗乾淨後再吃。
8. 烹煮食物使用鐵製、不鏽鋼或瓷製的廚具、餐具,不要使用鐵氟龍、保麗龍或是不耐熱的塑膠用品。
9. 每天定時定量、適度的做運動。
10. 每天的生活作息要規律,同時也要睡飽。
11. 盡量減少吃藥、抽菸和喝酒的機率。
12. 隨時隨地保持心情愉悅。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22大症狀-告訴你五臟積毒了-051643062.html)

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

20種超強排毒食物

要排出體內的毒素並不難,除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還可以透過平日的飲食攝取,有效減少各種毒素在體內堆積,達到延年益壽、青春永駐的目的。
毒素在體內累積過多,除了會導致疾病之外,也會影響人體的氣血運行、代謝平衡、臟腑功能、精神狀態、皮膚氣色,甚至會加速人體老化。因此,如何有效抵禦外毒並排除內毒,成為現代人面臨的最大挑戰。以下介紹的20種平日常見的食物,讓你可以排毒、養生、美顏又強身健體。

地瓜
地瓜的營養成分相當豐富,其中膳食纖維的含量非常高,常吃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排除體內的毒素。另外,地瓜也含有豐富的寡糖,幫助益生菌生長,也有益大腸的保健。地瓜的水溶性纖維,更可以保持血管的彈性和暢通,對於預防動脈血管硬化以及降低膽固醇,都很有幫助,屬於很好的排毒、養生食物。

竹筍
竹筍含有大量的粗纖維,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消化,讓人容易有飽足感,而且竹筍屬於低熱量的蔬菜,吃多了也不用擔心會發胖。光是竹筍的高纖維、低熱量這兩項優點,就足以吸引不少營養過剩的現代人的目光,尤其在酷暑的夏天,不論是吃涼拌竹筍、竹筍湯或是滷竹筍,都非常適合用來排除體內的毒素。

地瓜葉
地瓜葉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A、葉綠素以及膳食纖維都很高,每100克就含有3克的膳食纖維,其黏稠性水溶性纖維,可黏掉黏膜腸壁膽酸等有害物質,因此,多吃地瓜葉可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祕,減少痔瘡和大腸癌的發生率。每天只要吃300公克的地瓜葉,就能滿足一個人全天的維生素A、C、E及鐵質所需,是很好的蔬菜。

綠豆
為豆科植物綠豆的種子,主要功能為清熱解毒、消暑,用於暑熱煩渴,瘡毒癰腫等症。民間在夏天常用綠豆煮湯冷飲,以解暑熱,不過,比較建議使用綠豆的種皮——綠豆衣,清熱消暑的作用會比綠豆好,其性味甘寒,主要功能為解熱毒、退目翳,一般用量為1錢至3錢,煎服。

紅豆
為豆科植物,常見的食材之一,亦被稱為「小豆」、「赤豆」。紅豆味甘、性平偏涼,可以消腫排毒以及利尿,也有補血、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還可以改善怕冷、低血壓等症狀。另外,紅豆可以增加腸胃蠕動、減少便祕,讓毒素不會停留在腸道中太久。

燕麥

近幾年來很夯的健康食物,包括可以立即沖泡的燕麥片,或是做成罐裝飲料的燕麥飲等,都相當暢銷。但是大家對燕麥的印象,僅止於降低膽固醇而已,其實燕麥的纖維豐富、水溶性纖維含量相當高,對於排便很有幫助,同時還可以降低熱量的攝取、延緩胃腸的排空時間,容易產生飽足感,以及增加糞便體積,縮短大便在大腸內滯留的時間,避免腸道吸收殘餘之毒素,對體內環保很有幫助。

芹菜

芹菜所含的植物纖維,大多是非水溶性纖維,因此,容易讓人有飽足感,對於促進腸胃的蠕動也很有幫助。經科學家研究也發現,芹菜除了富含水分和纖維之外,並含有一種能夠使脂肪加速分解、消失的化學物質,因此,芹菜也是減肥的聖品。一般人料理芹菜經常只取芹菜柄的部分,葉子則是丟棄不用,其實芹菜葉含多量維生素和礦物質,纖維也不少,剁碎之後在煮清湯時灑一些當香味劑,可以取代香菜。芹菜的纖維以莖部最為豐富,吃了可以增加排便量,讓排便較為通暢,對於體內環保也很有幫助。

香菇

香菇的粗纖維及水溶性纖維很多,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還能增加排便量且熱量相當低。尤其香菇梗是高量的多樣性纖維,再加上香菇含的多醣體與礦物質鋅,有助於抗腫瘤、加強免疫力,是很好的食物。其實不只是香菇而已,只要是菇類的食物,纖維都相當多,像是火鍋中常見的金針菇、夜市賣的杏鮑菇或是木耳等,皆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纖維,都是很好的排毒食物。

糙米

稻穀經過脫去穀殼加工之後就是糙米,由於去殼後仍保留些許外層組織,如皮層、糊粉層和胚芽。這些外層組織內含豐富的營養,跟白米比起來,擁有更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以及可防止老化的米糠醇。 糙米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強化神經系統傳導功能,預防早衰及肥胖,其中的膳食纖維,可預防便祕、腸癌及肥胖,幫助新陳代謝及排毒,算是非常健康的排毒食物。

優格

優格中含有大量且豐富的乳酸菌,可以讓腸胃更暢通、防止便祕的發生,原本累積在腸道中的毒素,也會因為乳酸菌的作用,而變得更容易被排出體外。不管是喝優酪乳或是吃優酪,都是很好的選擇,建議最好在早餐空腹之前吃,可以透過優格來增加飽足感,減少早餐的攝取量,但也要注意,最好選擇原味、不加糖的優格或優酪乳,比較健康。

牛蒡

在市場上販售的牛蒡,其實是牛蒡的根部,牛蒡的用途非常多,除了可以去除身體的毒素,利於發汗、幫助排尿以及促進肝臟功能之外,牛蒡的種子也是很好的抗菌及降發炎的草藥,同時也是促進體內環保的好食物。
薑黃

大人小孩都愛吃的咖哩中,有一種很重要的成分──薑黃素(Curcumin),可以幫助肝臟大掃除,還有強效的抗氧化功能,能夠抵抗自由基,咖哩就是薑黃素很好的攝取來源。另外,適量的攝取薑黃,還有助於減重亦能夠使皮膚保有光澤,也是相當推薦的排毒食物。
紫蘇

為脣形科植物紫蘇的莖葉,常用於感冒風寒,紫蘇能散表寒,發汗力較強,用於風寒表症,見寒露、發熱、無汗等症,常配用生薑同用,還有用於食魚蟹後引起的吐、瀉、腹痛。紫蘇辛溫,能解魚蟹毒,所以,烹煮海鮮時,常會加入紫蘇。
油菜
台灣早期油菜是用來做農肥,很少有人當成食物,但是後來發現油菜口感不錯,慢慢地,吃油菜的人愈來愈多。油菜屬於十字花科植物,和花椰菜、芥藍菜一樣,都是富含抗氧化及防癌的??類。油菜的維生素A含量,比起一般十字花科蔬菜高出許多,而且油菜屬高鈣蔬菜,每克油菜含有100多毫克的鈣,再加上油菜草酸含量低,比起一般植物鈣的吸收效率更高。
川七


有化瘀止血的作用,且藥理研究也證實能夠縮短凝血時間,降低毛細血管的通血性,所以,可以治療人體內外各種出血症。著名的金瘡要藥「雲南白藥」,就是以川七為主所組成的藥方,就是因為川七有化瘀止血的作用。
梅子
近幾年來,梅子加工製品相當多,也很熱銷,其實梅子和其加工品,都是很好的排毒食物。梅子含有的檸檬酸和兒茶素,有抗菌、整腸、解毒的作用,能夠消除食物的病原菌與毒素。另外,因為梅子含大量有機酸,能使小腸裡的環境暫時變成酸性,因此,侵入體內的細菌不容易繁殖,最後被逐漸消滅。而梅子對於解除具有輻射能的毒素也有效,人體只要攝取大量含有檸檬酸的食物,即使輻射侵入體內,也會與檸檬酸結合而排出體外。傳統中醫則認為梅子味酸、性平,入肝、脾、肺、大腸經,可淨腸泄熱並解毒。
蘋果

蘋果含多酚和黃酮類,是天然化學抗氧化物質,可清除體內的「垃圾」,降低血中的三酸甘油酯;鈣質則有助於代謝體內鹽分;蘋果酸則可代謝熱量,防止下半身肥胖;可溶性纖維—— 果膠,能有效降低膽固醇、促進胃腸道中的鉛、汞、錳的排放,調節機體血糖的平穩,吸收水分的效果也很好,能把消化後的殘渣軟化,防便祕。
草莓
草莓的營養成分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多吃也不會受涼或是上火,其中豐富的維生素C,除了可以預防壞血病之外,對於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溢血、高血壓、高血脂等,都有積極的預防作用。草莓中的果膠及纖維素,可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祕、預防痔瘡和腸癌的發生,對於運動量少的上班族,也有幫助。
芭樂

以前芭樂只有在冬天比較常見,現在經過品種改良之後,幾乎一年四季都吃得到。芭樂的膳食纖維豐富,常吃可促進排便,芭樂皮中含有豐富營養成分,因此,建議吃芭樂不需要削皮。若是擔心農藥殘留問題,可以放在清水中約10分鍾,再以流動的水沖洗即可。
鳳梨

鳳梨可幫助解決消化吸收的問題,因為鳳梨中的蛋白質分解酵素蛋白?,可以分解蛋白質,對於食用過多肉類及油膩食物的現代人來說,可使肉質滑嫩好消化。鳳梨的膳食纖維,還可以讓消化更順暢,餐後食用鳳梨,可以使腸內的穢物排出,消除便祕、讓新陳代謝恢復正常,達到預防腸癌的功效。所以,傳統中醫把鳳梨歸類為性平味甘酸入肺、大腸經,可消食積健脾胃。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20種超強排毒食物-051643051.html)

十大抗氧化蔬菜 地瓜葉高纖低卡

香甜可口的地瓜已經被許多人視為保健食品以及減重、防癌的大功臣,不過除了地瓜本身營養高,就連葉子也都是優質蔬菜,過去拿來當飼料或是直接丟棄的地瓜葉,現在已被聯合國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列為10大抗氧化蔬菜之一,且熱量低又多纖維,多吃不胖又能助消化

攝取300公克地瓜葉 滿足維生素需求
如果沒辦法一天補充5種不同種類的蔬果,就選擇吃地瓜葉吧!地瓜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抗氧化物含量比一般蔬菜高出5~10倍,每天攝取300公克的地瓜葉,就可以補充人一天所需的維生素A、C、E。

地瓜葉高纖維高鐵 有助預防貧血
每100公克的地瓜葉熱量約30大卡,膳食纖維則有3.1公克,是高纖維質的蔬菜,根據台灣地區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扣除醃漬物、辣椒及薄荷這些較少食用食材後,它僅次於牛蒡、黃秋葵、山芋、白鳳菜,與紅鳳菜並列第5。

此外,與菠菜、韭菜等其他14種常見蔬菜相比,蛋白質、胡蘿蔔素、鈣、鐵、維生素C等含量都略勝一籌;且身為深綠色蔬菜一族,它豐富的維生素A及鐵質(100公克含有1.5毫克)更讓它成為絕佳抗氧化食材,能幫助維持皮膚及上呼吸道表層功能,預防感冒;補充鐵質也能預防貧血問題。

兒童強化視力 產婦通乳汁
地瓜葉也含有維生素A,是護眼必備維生素之一,因此讓正在發育時期的兒童多吃地瓜葉,就有助於眼睛視力發育,讓兒童遠離近視危機。且對於坐月子的產後婦女而言,地瓜葉裡含有的黃酮類化合物等物質,能幫助刺激荷爾蒙,因此也可以促進乳汁分泌,解決有些媽媽乳汁不足問題。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十大抗氧化蔬菜-地瓜葉高纖低卡-020206021.html)

「莓」煩惱!吃藍莓5大超級理由

這樣吃,「莓」煩惱!莓果類食物自前幾年被發現抗氧化功能佳之後,就成為養生、美顏的火紅食材,許多莓果系列食品也都紛紛成為話題,藍莓也名列「超級食物」之一,多吃藍莓可以幫助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增進血糖控制和胰島素的敏感度,並降低心臟疾病、糖尿病風險。

除此之外,根據美國女性健身網站「Women Fitness」與英國《電訊報》報導指出,每天攝取100克的藍莓就能明顯改善健康,藍莓還具有5大超棒好處,是非吃不可的優良食品。
超級理由1:提升免疫力、抗老化
藍莓的抗氧化物質含量豐富,可說是新鮮水果中排行屬一屬二的,像是花青素、維生素A、C、E、維生素B群,以及可增強身體免疫力、預防感冒發燒的鋅、硒等礦物質元素;此外,抗氧化物質也是幫助中和體內自由基的關鍵,因此也能幫助抗老化、保持青春。
超級理由2:改善便秘、減少腹部脂肪
藍莓中的纖維素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因此每天定量的補充有助於預防便秘;此外密西根大學心血管研究中心(University of Michigan Cardiovascular Center)一項研究內容也指出,藍莓能幫助減少腹部脂肪,並有降低心血管疾病與代謝症候群風險的好處。實驗中有吃藍莓濃縮粉的老鼠,在腹部脂肪、三酸甘油脂、膽固醇上的指數都下降,且身體全身脂肪重量也明顯減少。
超級理由3:維護泌尿系統健康
人體泌尿道中一種群生的大腸桿菌易導致尿道發炎及其他併發症,而藍莓中特殊的化合物質能抑制此種菌群的繁殖生長,特別是對較常有尿道發炎或感染困擾的女性來說,多吃藍莓更能有效避免泌尿系統感染。
超級理由4:維護視力
花青素已經研究證實可幫助減緩視力喪失,還可預防如視網膜黃斑變性疾病、白內障、近視、遠視等眼部相關疾病的發生;營養學家建議,每天食用藍莓產品40~80克,就可以達到眼睛保健的功效。
超級理由5:增進腦力
豐富礦物質元素鋅、鈉、鉀、銅、鎂、磷、錳等,也是幫助維持中樞神經系統健康、預防神經元、腦細胞老化死亡的物質,甚至還有助改善阿茲海默症等神經系統相關的疾病、修復受損腦細胞和神經組織,並維持長期記憶力。研究也發現多吃藍莓可提升老年人學習記憶能力與運動技能等,讓人心智更年輕。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莓-煩惱-吃藍莓5大超級理由-061608187.html)

類風濕性關節炎 好發於中年女性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100多種關節炎疾病中,破壞力最強、侵襲範圍最廣的疾病,通常是因免疫系統攻擊關節而引發長期慢性發炎,會造成關節嚴重變形,甚至波及皮膚、心血管、肺腎、眼睛和神經。

南投縣衛生局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35至50歲間,女性發病機率約為男性3倍,雖然明確的病因還不清楚,但最新研究發現可能與抽菸、牙周病和家族遺傳等因素有關。

近年來生物醫學進步快速,類風濕性關節炎已經能透過高解析度超音波、免疫抑制藥物和生物製劑等,早期發現診斷和治療。不過,如果民眾有發現以下症狀,應儘速就診,且經專科醫師排除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等其他自體免疫問題後,積極展開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之6大警訊
1.晨間僵硬15分鐘以上,為時超過1周。
2.在全身18個關節區域中,有3個以上的區域腫脹超過1周。
3.手腕、掌指、近端指間、腳踝、趾間的任一關節腫脹超過1周。
4.對稱性腫脹超過1周。
5.血液中有類風濕因子。
6.手部或足部X光出現軟組織紡錘形腫脹,或有骨疏鬆、骨侵蝕情況。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中年女性-061100978.html)

如李小龍「猛龍過江」 78歲練出「一字身」

真的是猛龍,金門一名78歲的陳老先生,自創拉筋法養身,一字腿不希奇,他劈腿的時候,身體可以貼著腿頭還貼地,比一字腿還高段的一字身,而且換成垂直姿勢也沒問題,一招朝天蹬單腳舉高貼耳,還有李小龍在猛龍過江的招牌動作,下腰抱頭貼膝蓋,拉筋伯做得更軟Q,比猛龍過江還要猛。

老先生聲音宏亮,各種姿勢熱情向遊客問好,看到這柔軟的身段真的不得不佩服,人家一字腿就很厲害,他雙腿水平劈開來,身體跟著彎下,頭不但貼腿還可以貼地,這是比一字腿還高段的一字身,劈腿貼地還還可以翻身,而且一字身也能變成垂直,單腳舉直腳掌朝天,這招叫做朝天蹬,老先生還開心比YA,實在太厲害,怪不得遊客說謊報年紀。
拉筋法養身,自創招式身段超軟Q,這不只是下腰,猛龍過江李小龍是怎麼做的?打鬥前暖身關節嘎嘎作響,鬆筋展現超軟身段,李小龍下腰頭貼膝蓋,老先生更軟Q,還從腿縫探頭出來聊天,78歲的老先生參與過823炮戰,現在每天在金門823戰史館附近拉筋運動吸收芬多精,人行道上彎腰,手握拳還能碰到20公分落差的地面,恐怕李小龍也要讚嘆你才是猛龍。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如李小龍-猛龍過江-78歲練出-字身-033703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