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1日 星期二

多吃芹菜、紅蘿蔔 可降低大腸癌風險

芹菜和紅蘿蔔含有大量纖維質和營養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但部分小朋友和成人卻不愛食用這類氣味獨特或強烈的蔬菜。根據韓國翰林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芹菜和紅蘿蔔中含有大量木犀草素,可防制大腸癌發生機率,對於清理腸胃、去除油脂也有很大的效果。

大腸癌,也稱為結腸直腸癌。一般說來,大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患者,但近年台灣老年人口增加,再加上民眾平日油脂的攝取量增加、食物中纖維的攝取量減少、飲食習慣逐漸西化等影響,大腸癌患者數目呈現增加趨勢。
大腸癌與人們的飲食習慣有關,尤其是高動物性脂肪、高蛋白質和低纖維的飲食習慣都有可能增加患腸癌的危險。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南韓翰林大學教榮漢尹教授的研究團隊研究人類飲食習慣和大腸癌產生關聯,發現大腸癌發生的原因除遺傳,人類飲食習慣也占了很重要的因素。如進食不足夠的蔬菜,令食物長時間停留在腸道內,食物渣滓會導致致癌物質。
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到,蔬菜中芹菜和紅蘿蔔包含名為木犀草素的抗氧化劑,能阻止結腸癌細胞分泌IGF -Ⅱ;木犀草素也能抑制血管新生,誘導結腸癌細胞死亡,有助於降低腫瘤的生長速度,並提高癌藥物對腫瘤細胞的細胞毒性。
研究人員也指出,除芹菜和紅蘿蔔外,市售的橄欖油、百里香、甘菊茶、薄荷和迷迭香中也含有木犀草素。研究人員正積極研究,盼藉由木犀草素能發展出成有效的抗癌藥物。
(引自)

每天睡不到5小時 罹糖尿病風險高5倍

據《新華社》卅日報導,日本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平均睡眠時間不足五小時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驟增,是平均睡眠時間七小時以上者的五倍多。這項調查中,每天平均睡不到五小時的人,很多是長時間工作或輪班者。
這項研究由日本旭川大學和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進行,他們在二○○三年以三千五百七十名當地公務員為對象,調查其睡眠時間和睡眠滿意度情況。

愛喝糖飲 心血管壞了了

美國最新研究警告,青少年如果吃太多含果糖的食物、飲料,很容易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這項研究近日發表於「營養學期刊」。美國喬治亞健康科學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分析五百五十九位青少年的血液樣本,這些青少年年齡介於十四歲到十八歲,研究人員表示,從研究結果來看,高果糖飲食可能引起高血壓,也會讓空腹血糖升高,形成胰島素抗阻性,身體也容易產生發炎反應。而這些因素都會造成心臟、血管病變。
研究也發現,吃大量甜食、喝大量含果糖飲料者血液中的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聯素等濃度較低。高密度脂蛋白與脂聯素都會保護心血管,濃度越低,心血管也越容易受到傷害。
果糖存在於水果、蔬菜當中,目前坊間加工食品、含糖飲料都是使用玉米糖漿,而玉米糖漿的果糖濃度極高。
研究另發現,青少年的腹部脂肪、內臟脂肪越多,也越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研究人員指出,孩子要多吃高品質、健康的食物,飲食要均衡,家長要多注意,別讓孩子攝取大量果糖、蔗糖,以免傷害心血管健康。

2012年1月20日 星期五

俄國科學家發現延緩老化新菌種

俄羅斯科學家今天宣稱,最近在西伯利亞永凍層發現1種耐寒細菌,有助延緩老化。俄羅斯科學院(RAN)表示,實驗室研究發現,這種命名為BacilliusF的菌種,呈現可延緩老鼠老化跡象。
RAN西伯利亞分院表示,依蛋白質特性及其他因素,這菌種比類似細菌的進化過程落後300萬年。
據指出,「考量到不尋常的生活環境,人們只能驚嘆這些細菌的韌力。」RAN並指出,在地球最冷所在的俄羅斯北部雅庫提亞所發現的這個有機體,在攝氏僅5度環境下繁殖。
RAN化學生物學暨基礎醫學研究所資深科學家米羅諾瓦(Nadezhda Mironova)表示:「我們只是認為這菌種可在永凍層成功保留這麼久,可能具維持存活力機制。」她說:「BacilliusF注射劑有助老邁動物的存活品質。」
科學家指出,實驗顯示老鼠的代謝增加2到3成,並指出這細菌或許也能降低老化失明病例,且不會促發腫瘤。
RAN並未說明是以多少老鼠實驗,但表示,需更多動物進行實驗,以使結果更可靠。不過實驗組老鼠比控制組壽命長,並稱實驗結果「令人印象深刻」。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俄國科學家發現延緩老化新菌種-160733433.html)

幹細胞另有妙用 駐青春防老化

秦始皇夢寐以求長生不老,或許不再是夢想,美國學者今天宣布幹細胞注射可能蘊含永保年輕的祕訣,接受幹細胞注射的實驗室老鼠壽命竟延長3倍。
根據「哈芬登郵報」報導,科學家相信隨著進一步研究,幹細胞有朝一日可望有助防止老化,屆時只要打上1劑「青春活力祕方」,人類就會減緩老化。
匹茲堡大學學者對透過基因工程改造的早老症老鼠,注射年輕幹細胞,老鼠之後變得更大、更強壯,壽命是更年輕、更健康老鼠的3倍。
科學家替17天大的老鼠注射幹細胞,結果平均壽命21天至28天的老鼠活了超過66天,肌肉強度和腦部血流量也增加。
學者也透過實驗室培養皿觀察幹細胞的效果,將年輕的幹細胞與早老細胞放在一起,結果讓病弱、老化細胞的情況明顯改善。研究結果今天刊登於「自然通訊」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幹細胞另有妙用-駐青春防老化-160202706.html)

養生元素-醣質營養素保健補給新成分

營養保健品當道,除了追求更健康,也訴求抗衰老,成分上強調天然,也加入高科技。例如美商如新併購美國生命基因科技,結合30年細胞組織銀行、基因表現資料庫及研究專利和智慧權;美商寰泰生技利用醣質營養科技,讓醣質營養素協助細胞溝通,都是利用科學做後盾,讓證據說話。
NU SKIN集團科研執行長兼執行副總裁曾潤海表示,美國生命基因科技龐大的基因資料庫可說是人類的寶庫,基因與老化息息相關,資料庫提供了辨識與老化相關基因的獨特能力,可以進一部研發出調控基因表現的相關產品。
美國生命基因科技致力於找出老化過程中的基因,希望提高人類健康壽命的期限,利用基因表現圖譜做為在分子層級中衡量獨立器官衰老過程的方法,是美國生命基因科技中心的專利。
基因科技也應用在保養品中,曾潤海指出,ageLOC是如新與史丹福大學及美國生命基因科技中心合作研發的成果。他解釋,基因重設科技就像放大鏡,協助科學家在人體2萬5千個基因中識別影響老化的青春基因群組,再利用專利技術鎖定並重設青春基因到年輕狀態,調節控制肌膚結構、色素形成、水潤度及細胞代謝率,逆轉老化現象並維持年輕。繼護膚產品之後,NU SKIN正積極研究把ageLOC技術應用在營養補充品上。
有別於如新的基因科技,美商寰泰強調的是醣質營養素。身體要維持健康,細胞必須彼此溝通,溝通模式是經由位於細胞膜上的醣質分子來對談。醣質營養素包括蛋白質分子和脂質分子,醣質營養科技則泛指研究糖(醣分子)在人體的結構與功能科技,這些促進人體健康的糖類是醣質營養素的基礎。研究顯示有8種單醣是人體細胞要獲得健康最適化所需的營養成分,但日常飲食很難攝取到足夠的量。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養生元素-醣質營養素保健補給新成分-213000356.html)

視力模糊 糖尿病作祟

教師視力模糊,原來…糖尿病作祟!雙眼突然視力模糊,不一定是單純眼睛出了問題,也有可能是身體其他器官的疾病所引起。一位擔任教職的林先生近日右眼出現脹痛、發紅、視力急劇降低等情形,原以為是單純的眼科疾病,至頭份為恭紀念醫院就診,並做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是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且併有急性虹彩炎,已轉介至新陳代謝科治療。
林姓教師就醫時,主訴視力模糊、且感覺右眼脹痛、畏光,眼睛紅腫,呈現虹彩炎症狀,經為恭醫院眼科主任許俊泰詳細檢查後,發現他的右眼前房充滿發炎細胞,角膜內側佈滿粉塵狀沈澱物,且散瞳後以間接眼底鏡檢查兩眼視網膜發現有點狀出血及滲出液,懷疑是糖尿病導致的視網膜病變,立即抽血檢查,結果發現林先生飯前空腹血糖高達209(毫克)(一般人飯前血糖正常平均值應<100毫克),且HbA1c糖化血色素也達到11.1%(HbA1c的正常檢測參考值約為4%~6%),證實他確實已罹患了糖尿病。
擔任教職的林先生平日工作繁忙,但一直很重視自已的身體健康,體重控制也在合理的範圍。但近一年來常容易有疲倦感,且斷斷續續出現視力模糊之情況,原以為是勞累及年歲增長導致的老花症狀,並未特別重視,直到近日出現右眼紅腫、脹痛、視力驟降等情況,才至眼科就醫,沒想到竟意外發現自己還罹有糖尿病。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視力模糊-糖尿病作祟-163134620.html)

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1010117吃富含鎂食物 或可防中風

1篇涵括約25萬名對象的國際分析研究指出,食用許多綠葉蔬菜、堅果和豆子等富含鎂食物的人較不容易中風

不過這篇刊登於「美國臨床營養雜誌」(American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研究報告作者,並未建議人們每日攝取含鎂營養品,因為研究分析聚焦於食物中的鎂,而且可能是這些食物的另一個成分與研究發現有關。

研究報告主筆、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t)教授拉森(SusannaLarsson)說:「從飲食攝取鎂的量,和中風風險成反比,特別是缺血性中風。」

她說,研究結果建議人們攝取「綠葉蔬菜、堅果、豆子、五穀雜糧等富含鎂的食物」。

拉森和同事爬梳過去45年研究資料庫,找出調查研究對象攝取多少鎂,並追蹤他們多年後中風情形的相關研究。

過去14年發表的7篇研究,追蹤美國、歐洲和亞洲約25萬人平均11.5年。其中約3%研究對象在追蹤期間內中風,即約6500人。

1個人每天只要多攝取100毫克鎂,缺血性中風風險就下降9%。缺血性中風是最常見的中風,血塊為典型病因。

根據分析,美國公民每天平均攝取242毫克鎂。美國建議超過31歲男女每天分別攝取420毫克、320毫克鎂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吃富含鎂食物-或可防中風-101948650.html)

1010117固定運動的人 薪水比不運動者多

規律運動不僅有助強化心肺循環系統、增加免疫功能並維持身材苗條,美國一項研究又給運動找了個好理由:相較於不運動的人,固定運動者的薪水可能多出達9%。
先前的研究已發現,運動有助消除壓力、排解憂鬱、療傷及預防疾病,但這項研究成果可能是首度建立運動與個人收入之間的關係。研究指出,老闆可能會認為常運動的人不但較有決心,對工作也較投入,所以願意委以重任;愛運動的員工也更可能基於維持身材苗條的精神與身體益處,而更努力工作。
克里夫蘭大學研究人員以問卷形式,分析1 萬2000人的運動量和薪水之間的關係,發現從事游泳、慢跑,甚至只是在健身房隨意舉舉重的人,薪水比不運動的人高9%;即使是從事像快步走等溫和運動的人,也能帶來較多收入。
研究人員發現,相較於不運動的人,一星期運動3次者的薪水高出6%至9%;就算1個月只運動1到3次,薪水也多出5%。
研究報告作者柯斯堤教授說,除了對心臟、體重及其他醫療問題的正面效應外,運動可增進心理功能及精力,這些特點都可以轉化成更高的薪水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固定運動的人-薪水比不運動者多-202446077.html)

1010117日食香腸、培根胰臟癌上身

瑞典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每天習慣吃一根香腸或兩片培根的人較容易得胰臟癌,罹癌風險比一般人增加約兩成,吃越多加工肉類,得癌症機會也會直線上升。
研究發現,一個人即使每天只吃五十公克的加工肉品,也會增加罹癌機率。與沒有吃加工肉類的人相比,每天習慣吃五十公克香腸、培根等加工肉類者得胰臟癌機率上升了百分之十九。
若每天吃一百公克加工肉品,罹癌風險也會跟著攀升,增加百分之三十八。每天吃加工肉類達一百五十公克者,得癌症風險更飆升百分之五十七。
胰臟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癌症初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就算出現背痛、食欲變差、體重降低等症狀,往往也不甚明顯。等患者發現不對勁就醫檢查時,大多已是癌症晚期,晚期胰臟癌存活率很低,大約只有百分之五的患者可以活超過五年。
瑞典卡洛林斯卡醫學研究院團隊近日在「英國癌症期刊」發表研究指出,多吃加工肉品,容易增加胰臟癌風險。研究人員分析十一份研究報告,其中包含六千六百四十三名胰臟癌患者,而有上述發現。
研究另發現,抽菸也會增加得胰臟癌機率,有抽菸的人較容易得胰臟癌,風險比沒抽菸者增加百分之七十四。
副教授蘇珊娜‧拉森為研究作者,她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表示,胰臟癌存活率很低,因此了解疾病風險因子、盡早發現病灶,對疾病防治非常重要。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日食香腸-培根胰臟癌上身-161150841.html)

1010117韭菜炒蝦仁養腎好料理

冬季養生,三餐菜色應該怎麼準備比較好?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楊淑媚表示,韭菜能溫補肝腎,助陽固精,適合有陽痿、早洩、遺精、多尿等症狀的人食用;蝦子性溫味甘,入脾、腎經,有助於補腎壯陽,適合冬季養腎食用,將兩者結合做料理,可當作冬季養生的菜色。
楊淑媚醫師指出,用韭菜炒蝦仁,需要準備蝦仁30克、韭菜200克、薑絲少許、鹽巴酌量、食用油少量。
做法:先將炒菜鍋內倒入食用油,等鍋子裡的油熱了以後,加入薑絲炒一炒,再放入韭菜接著熱炒一番,然後放入蝦仁拌炒,炒到蝦仁轉為紅色以後,灑一些鹽巴調味後即可食用。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韭菜炒蝦仁養腎好料理-172044092.html)

1010117治療腦中風患者 銀杏萃取物見療效

中風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三位,分析顯示,超過七成患者沒能在發作兩到三小時內到院,錯失黃金搶救期,針對這類患者,治療效果往往不明顯,對此,有臨床醫師使用銀杏葉萃取針劑治療,意外發現效果不錯,醫師提醒,天氣冷颼颼,醫院急診中風病患明顯多出一到兩成,要是出現疑似症狀,務必儘早就醫。  (陳奕華報導)

分析國內民眾的中風類型以缺血性中風最多,佔七成左右,要是發作延誤就醫,可能導致肢體殘障。隨著天氣轉冷,腦血管疾病病例增加快速,臨床觀察,光是急診中風病患就增加出兩成,臨床醫師對於沒能掌握黃金三小時搶救期的患者,多是使用水份點滴注射或口服阿斯匹靈,促進腦部血液循環,但療效有限。

不過臨床發現,德國銀杏葉萃取物針劑治療,在六成以上中風患者,可以看到明顯進步,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前神經主任、現任中西合作醫療中心主任施信安醫師曾治療一名五十多歲、中風一個月的女性患者,左手無法舉起、左腳勉強可以行走,接受治療後,左手的力量恢復八成。「我們是發現說,使用上,大約一半患者是不錯的,改善側肢循環、清除氧化自由基、減少一些發炎反應。」

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國人高血壓、高血糖控制率,分別為29.2%、30.4%,換句話說,約三分之二患者沒有妥適控制,施信安提醒,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與抽煙都是中風危險因子,建議有這類慢性病的族群,規律用藥、定期追蹤,飲食掌握少油、少糖、少鹽、高纖原則,另外,不少人會食用銀杏萃取物來保健身體,醫師提醒,銀杏屬溫熱藥物,體質燥熱不適合,此外銀杏酸具毒性,因此萃取技術很重要,建議慎選產品。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治療腦中風患者-銀杏萃取物見療效-221226058.html)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1010104台大醫生只靠肥皂凡士林?網友狂寄

保養不必花大錢,用水晶肥皂和凡士林就好?網路上盛傳一封郵件,聲稱台大皮膚科醫師的保養只用兩樣產品:「一個是凡士林,另一個就是南僑肥皂!」由於有台大醫師「掛保證」,讓網友拚命轉寄。
台大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表示,凡士林不含防腐劑,確實是最不會引起過敏、刺激皮膚的產品。至於用南僑水晶肥皂洗頭洗臉,並不適合所有人,這種論調有點開玩笑的性質。
最近天氣冷,各種保養品熱賣,網路流傳一則「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只相信兩樣產品」的郵件指出,雖然有點不可置信,但仔細想還滿有道理,一個保溼效果好,一個清潔能力佳又不傷皮膚!冬天洗完澡,用凡士林擦腳,穿上襪子,保護效果不錯。
信中還舉例,有個同學皮膚過敏,去台大醫院看診,醫生叫他用南僑水晶肥皂洗澡,洗一個星期,完全根治,後來這同學就一直用水晶肥皂洗了。因為水晶肥皂成分只是椰子油和鹼,沒有雜七雜八的東西,不像很多產品都含過量螢光劑等。但可能因為它太「古樸」,很少人會用它來洗澡洗頭。
台大皮膚科醫師真的這樣保養嗎?蔡呈芳未置可否。他說,對有狀況的皮膚,任何化學添加物都是刺激,凡士林成分很單純,不含化學添加物和防腐劑,如果民眾不嫌油膩,是很好又安全的保溼產品。
至於以水晶肥皂清潔,蔡呈芳說,正常的肌膚用水晶肥皂清潔並沒問題,但如果是很敏感、被「寵壞」的皮膚則不適用。
他笑說,說用水晶肥皂洗頭洗臉的人,可能有點半開玩笑性質,目的是希望大家返璞歸真,不必過度保養,並不是真的叫大家都來用。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台大醫生只靠肥皂凡士林-網友狂寄-221028466.html)

1010104半夜練瑜伽?腿不寧症候群擾眠

五十歲呂小姐晚上睡覺時,兩條腿會不由自主地折一折、動一動,就像作瑜伽一樣,整晚不停變換姿勢,多年來飽受失眠之苦,原本以為是更年期問題,經診斷才知罹患罕見的「腿不寧症候群」。
呂小姐五年前出現睡眠品質變差,她不以為意,後來演變成每晚只要躺在床上,兩腳不是翹成二郎腿,就是折成各種姿勢,當同床的先生已入睡,她卻忙得一點睡意也沒有。經永和耕莘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方識欽診治,才知自己得了「腿不寧症候群」。
呂小姐一年來接受藥物治療,攝取鐵質、葉酸等營養品,已能一夜好眠,但一不吃藥,症狀又出現。方識欽說,呂小姐的病並非個案,許多人有類似症狀卻不自知,根據研究,台灣有一%的人罹患此症。
方識欽指出,腿不寧症候群是大腦欠缺「多巴胺」的化學物質,導致局部神經、肌肉、關節整合不良,患者會出現不自覺的反射動作,除了像呂小姐一樣頻頻動腿,還有人睡眠時頻繁抽筋、腳抖,甚至手、脖子不停扭動。
患者平日也會出現走路不協調,或躺著不動就渾身不舒服,動一動反而暢快的「休息痛」。方識欽說,許多人都有類似症狀,因對生活作息影響不大而忽略,直到變成失眠,才會求助醫生。
腿不寧症候群可藉由藥物控制,卻無法根治,也無法研判發病原因,只知糖尿病、洗腎患者或慢性關節炎患者容易發生,但也有人從小就有、有人卻在某個年紀才突然發生的案例。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半夜練瑜伽-腿不寧症候群擾眠-213000717.html)

1010104癌細胞怕熱 一天5杯熱水完全排毒

日本石原結實醫師提及「癌細胞怕熱」的觀念,他認為,現在醫學已非常進步,醫師也愈來愈多,癌症卻依然有增無減,其中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現代人普遍體溫低下,因人體體溫降至35度時,正是癌細胞最活躍繁殖的時候,反之,當體溫達到39.6度以上時,癌細胞就會全部死掉。
 
高溫可治好癌症
 
19世紀時,德國有位布許(Busch)醫師,發表多例自然治癒的癌症,也就是有罹癌病人,分別得到肺炎和丹毒(一種皮膚感染症)等疾病,連續發高燒1-2星期,沒想到意外治好癌症。此外,1900年美國紐約市立醫院的科萊醫師,同樣發表有癌症病人因肺炎和丹毒引起持續高燒後,治癒癌症的實例。換句話說,西洋醫學也已明白癌細胞很怕高溫。
 
癌症是一種從頭到腳都有可能發病的疾病,但心臟、脾臟、小腸(十二指腸)是發生癌症機率較小的器官。那是因為心臟雖只有體重的1/200,卻負責提供1/9的體溫;脾臟則是紅血球集中的地方(※註:脾臟的功能係破壞老舊的紅血球,將紅血球的血紅素與鐵分離,被分離的鐵可再度被吸收到血液中),同樣屬於高溫器官;而小腸要負責消化,必須經常活動,自然會比較溫熱,從這些事實可知,癌症並不容易發生在溫度高的器官上。
 
人體容易罹癌的器官如食道、肺、胃、大腸、直腸、卵巢、子宮………等都是中間呈空洞的器官,有空洞的器官,細胞會比較少,體溫也比較容易下降,所以比較容易罹癌;至於乳房因突出身體外面,也是溫度比較低的器官,故乳癌發生率也較高。
 
一般而言,癌症是因免疫力下降而形成,當然與血液有關連,也可以說它的發生與血液循環不佳有密切關係。東洋醫學認為「萬病之源來自髒血」,所以,身體為了燃燒並排出體內的廢物,讓血液變乾淨,才會出現發燒的反應。就某個層面來說,發燒其實能提高免疫力,而免疫力就是白血球的運作能力,實際上只要體溫上升1度,免疫力就能提高5-6倍。
 
一旦身體冰冷,血液循環會變差,體內細胞的代謝也會變差,體溫每下降1度,代謝就會減少約12%,免疫力也會降低30%。通常人體體溫最低的時候,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時候,一天當中,凌晨3-5點的體溫最低,這時也是最容易引發氣喘、潰瘍性大腸炎的激烈腹痛、異型狹心症等疾病的時候。
 
人體平靜時的體溫約有1/4來自肌肉,但現代人卻不像從前的人一樣常走路,也沒有以前的人勤快,開始用機器來取代雙手打掃和洗衣,這種運動不足的的結果,就是體溫降低的ㄧ大原因。
 
加上現代人常見壓力問題,壓力一大,腎上腺就會分泌腎上腺素,使血管收縮,造成血液循環不良,長期持續下去,自然會讓體溫降低。一到夏天多數人會整天躲在冷氣房裡,及平常攝取過多造成體質寒涼的食物,都是造成體溫低下的原因。(可別再相信任何啥款生機飲食了
 
不只是癌症,要同時預防罹患生活習慣病(包含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等病症),一定要設法提高體溫,其方法如下:
 
運動-肌肉約佔全身體重的45%,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所以只要運動,肌肉所產出的熱量就會愈大,甚至達到體溫的一半。體溫上升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白血球的運作也會活躍,運動過後身體會覺得很輕,就連心情都覺得舒爽,主因就是體溫上升,促使體內的廢物和血液中的多餘養分被燃燒,甚至被轉換成汗水和尿液排出,以及透過吐氣被排出,等於在體內做ㄧ次大掃除。要解忙碌現代人運動不足的煩惱,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走路」。
 
泡澡-日常生活中最簡單又有效的溫熱身體方法,就是泡澡。採用全身泡在浴缸的入浴法,使水溫幫助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使得內臟和肌肉得以補充到氧氣和養分,進而促使腎臟和肺排出廢物。此外,流體靜力平衡 (或稱靜水壓平衡)具有讓肌肉緊實的效果,且這種流體靜力平衡會壓迫血管和淋巴管,促進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讓全身代謝跟著活躍起來,尤其位在下半身的腎臟血流也會變好,自然會增加排尿量,改善水毒狀況,進而除去水腫和冰冷現象。
 
食用溫熱食物- 石原醫師鼓勵大家,平常應食用可溫熱身體的食物如乳酪、蕎麥麵、黑麵包、糙米、魚貝類、根莖類蔬菜、海藻、薑、蒜、蔥、味噌、蘋果、櫻桃、葡萄、黑糖、紅茶………等。
 
想要讓身體溫熱的快速方法,就是喝生薑紅茶。生薑最大的功效就是溫熱身體,而住在寒冷地區的歐洲人習慣喝紅茶,藉以溫熱身體,如將紅茶加入生薑,就能發揮更大的效果,使身體熱起來。
 
中藥的古籍就記載著「生薑能去百邪」,16世紀時,英國爆發黑死病大流行,至少有1/3的倫敦市民因而喪命,卻意外發現平時常吃生薑的人,都倖存下來,因此,當時的英王亨利八世,大力提倡多吃生薑,現在英國坊間到處可見的薑餅,就是當時留下來的深刻影響。
 
2006年密西根大學綜合癌症中心研究人員,在美國癌症學會上發表「將市面上販售的生薑粉泡開後,投入培養中的卵巢癌細胞裡,結果癌細胞全死了,足見發生了細胞凋亡與細胞自噬的作用」,雖然這項實驗所用的癌細胞是「卵巢癌細胞」,但相信這個實驗對所有癌細胞都具有同樣效果。
 
看了石原 醫師的書,才知人體發燒正是自體提升免疫力的機制,更重要的是體溫達到39.6度以上,可以熱死癌細胞。要是開刀前也能發燒,癌症也許就不藥而癒,就可少挨那一刀,也免受化療之苦。前一陣子,有家人感冒發燒了,我特地恭喜他自體悶燒,大概把不少體內癌細胞給熱斃了!
 
掌聲是別人給自己的一種肯定,健康是自己給自己的一種肯定,當掌聲與健康不可兼得的時候,寧可選健康而捨掌聲因為掌聲會消失,而擁有了健康也同時擁有了獲得其他掌聲的機會,如果一旦失去了健康 其實也就失去了一切。
 
白湯排毒法:一天五杯熱水,完全排毒
 
現在日本的藝能界流行一種“白湯”排毒法!日文的“湯”就是熱水,而“白湯”就是什麼都不加的熱水!這種療法源自於印度的阿育吠陀(Aayurveda) , 藉由喝溫熱的水讓身體熱起來,達到和用芝麻油按摩讓身體熱起來同樣的效果!由於實行起來非常簡單,每個人都做得到,也不用花錢, 因此由藝人千葉麗子推薦之後, 許多藝人紛紛仿效,成為一股風潮!
 
喝熱水具備哪些效果?
 
1.促進新陳代謝。喝熱水不僅能夠刺激腸胃蠕動,也能促進腎臟肝臟等器官的活動!維持擔任排毒重責大任的器官的活性,讓血液能夠更輕鬆的運輸氧氣與養分到全身,促進新陳代謝!
 
2.調整味覺。開始喝熱水,會感覺到溫水的甜味!慢慢的你會對於食物的味道越來越敏銳!稍微吃一點就會有吃了東西的實感,進而避免暴飲暴食!
3.排出毒素。熱水能夠溫暖內臟器官,促進消化,讓囤積在體內的毒素排出體外!除了有利尿作用之外,因為體內水分的調節,更能夠改善便秘!此外也能加速排汗,達到良好的排毒效果!
 
4.賦予滿腹保足感。和一般的水比起來,喝熱水需要花時間一口一口慢慢喝,因此更能夠獲得滿腹感!在吃飯的時候搭配食物一起喝,更能夠增加飽足感!
 
5.幫助消化。經常暴飲暴食會影響消化,並讓無法消化的食物開始囤積在體內!熱水可以刺激胃的蠕動,幫助消化,並幫助囤積的老廢物質順勢排出!
 
6.沉澱心情。除了身體機能的調整之外,喝熱水也具有精神層面排毒的功效!慢慢的喝杯熱水,能夠緩衝一下忙碌的工作,消除壓力,讓你神清氣爽!
 
根據阿育吠陀(Aayurveda)的說法,影響人類身體與精神健康的元素可以從風、火、水三種元素來看!頭痛、肩頸酸痛、失眠、肌膚粗糙、便秘等都是因為火的元素失調的關係,追究原因就是身體“太冷”!夏天經常吹冷氣,吃冰的東西,內外夾攻,這時候喝熱水就是一種均衡的消化劑!
 
雖然喝熱水排毒非常簡單,但也不是隨便喝喝就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喔!在喝法上還是有些講究的:
 
1. 早上起床喝一杯熱水。早上起床喝一馬克杯的熱水,水溫在不要燙口,能夠順順喝下的溫度最好!能夠溫熱內臟器官,溶解體內的老廢物質,加速排出!讓一天有個神清氣爽的開始!
 
2. 一天喝1.2~ 1.5公升的熱水。任何東西過量都不好!雖然喝熱水沒有副作用,但是以為這樣而狂飲的話,反而會造成多餘的水分在體內囤積,新陳代謝惡化,成為寒冷體質,進而容易肥胖!一天1.2~ 1.5公升的量最適中!
 
3. 一次一點點慢慢喝,不要牛飲。不要在渴的時候咕嘟咕嘟狂飲,最好是每次半杯小口小口慢慢喝!1~2個小時喝一杯左右的量!不要燙口的熱水,溫熱就可以了!
 
4. 入浴後水分補給。洗完澡後,喝一杯溫水(和體溫差不多的溫水),補充流失的水分!這時候好不容易藉由泡澡讓身體溫熱起來,最好避免喝冰的東西,讓身體冷卻!
 
經過日本許多明星的實踐證明:熱水排毒法能夠提升基礎代謝,讓身體覺得輕鬆舒暢,改善便秘,排出老廢物質,進而達到美肌與瘦身的效果! 這種不花錢的健康排毒法,還不趕快試試!!
(引自http://www.nownews.com/2011/07/04/11469-2724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