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要有比常有多一些時間的午睡
除了夜間睡眠,若上午進行運動,最好有大約三小時的午睡。其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休息,而是為了給生長激素以充足的生成時間。
2、睡前需要補充高熱量飲食
對一般健身運動者睡前是不主張吃高熱量飲食的,因為在睡眠中能量消耗少會使 多餘熱量轉化為脂肪,容易導致肥胖症或高血脂。而健美運動員則不然,午睡前和晚睡前的午餐和晚餐,都應攝入足夠的營養如肉、魚、蛋、乳酪和含鐵丰富的瘦肉、花椰菜等。這种睡前的高營養飲食,主要是讓損傷的肌肉 在睡眠中借生長激素合成肌蛋白時有充足的原料,不然肌肉損傷的細胞將無法盡快修复,以至影響運動成績。
3、訓練後半小時立即進食
試驗表明,每天兩小時的激烈運動,比不大運動者每公斤體重需要多1.5倍的蛋白質。
然而,這些需要大量增加的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也不是什麼時間補充都不晚。從實驗得知,促進蛋白質合成的激素分泌到血液中, 是在運動後2小時才達到高峰的。專家們讓一批運動員進行高強度的70分鐘蹬自行車訓練,再把他們分成運動後30分鐘內進食組和2小時進食組,然後在運動結束後對他們血液中各種營養成分進行定量分析。結果,肌肉中糖原積蓄量,2小時進食者不到30分鐘內進食者的一半。這說明進食的時間與激素水平是否同步有關。若在激素水平達到高峰時才進食,將明顯影響營養物質的合成和利用。
4、脂肪是耐力運動的“硬”營養
以往人們習慣地認為,糖原是運動者能源的“主角”。于是不少人主張運動前3小時吃谷類、薯類、柑桔水果等,使能量以糖原式貯存于肝臟中備用。
而最新觀點認為,就發揮基礎體力和耐力而言,給肌肉蓄積脂肪比貯存糖原更重要些。實驗表明,一個用最大強度訓練的人消耗糖、脂肪、蛋白質的比例是:男運動員為47、49、3;女運動員為33、61、2。由此可知,無論男女在進行大運動量訓練時,消耗最多的是脂肪而不是糖,因而更應重視脂肪的補充。而女性因有雌激素的幫助,易于把脂肪轉化成能量。因此在相同條件下,脂肪代謝高的女運動員,更能勝任耐力性運動。
(引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81820555)
另外,在進行大運動量時,人們對脂肪代謝更有獨到的机制。比如,一般人攝入的脂肪在血液中變成脂肪球,被心臟、肌肉和脂肪組織吸收,因為他們血液中胰島素首先達到高峰,糖原被最早消耗后,脂肪在來不及(或不需要)動用時,便被貯存于脂肪組織中。而健美運動員則不同,他們的胰島素水平往往暫時被抑制著,血液中的脂肪便可以盡快被肌肉攝取、貯存,并率先參与代謝,而不會首先貯存于脂肪組織中。脂肪對健美運動員來說,首先是高質量的能源,而不是身體的累贅。
針對這一特殊規律,專家們回顧了世界運動史,發現大多競技體育的強者之所以不是東方人而是西方人,与其飲食習慣大有關系。東方人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而西方人以脂肪為主。這在一定和度會影響人們的運動成績,因為主食谷類的運動員,缺乏強力運動急需的“硬”營養——脂肪。因此,提高這類運動員耐力的營養是“脂肪負載”,讓脂肪成為主要能源。
健美運動員致力于發達肌肉,不僅要講究科學的訓練方法,還需要提供肌肉細胞成長和修復所需要的能源。因此,延襲舊的營養、睡眠模式,無疑會影響運動成績的迅速提高
首先,你要堅信你能練成一個大塊頭。別去想什么遺傳因素和骨骼結构。你要給自已訂一個目標,然后通過刻苦訓練去達到它。請記住,如果你怀疑自己,你就會失敗。千万不要給自己設障礙。
第二步是艱苦訓練,即進行大重量的最基本的練習。要多用杠鈴和啞鈴,少用聯合器械和滑輪拉力器。多做力量練習,把全身的肌肉都調動起來。
基本練習包括:
胸:臥推,斜板臥推,啞鈴擴胸。
背:引體向上,划船練習。
肩:推舉,頸后推舉,飛鳥。
胳膊:杠鈴、啞鈴彎舉,胸前下推,雙臂屈伸(負重)。
腿:深蹲,伸小腿,屈小腿(聯合器械)。
無論哪個練習,都必須大重量、低次數,唯此肌肉才能增長。做每個動作時,開始用一組12次的練習熱身,然后再做6組,每組都要适當加些重量,但要減少次數,最后兩組只能做一次。每組都要竭盡全力,即做最后一個動作時要達到力竭(做不起來)。注意,每組增加的重量要合适,即完成最后一個動作時恰好感到力竭。再就是組与組之間的休息要充分。這個階段不應過多注意肌肉線條。可用變換動作的方法突破某些肌肉停滯不前的狀況。例如,采用半蹲可加大負荷重量,從而加強對肌肉的刺激,促進肌肉增長。注意,訓練時要有同伴保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