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素是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是體內酵素將胺基酸轉化而成,當濃度下降時,就會引起身體功能失調,進而好發疾病;李怡慧說,根據研究顯示,人體腦中血清素下降時,交感神經系統被活化,容易產生不安、倦怠感等現象,因此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可尋求專業醫師的評估。
治療上,通常接受抗鬱劑的治療後,都仍有效紓緩症狀,尤其第一次接受治療的患者,有八成以上都能達到一定成效;李怡慧說,但初診的個案中,許多患者常因質疑是否真的有罹病,導致不願接受第二次治療,延誤病情,反使症狀加劇。另外,臨床上也仍有患者接受長達半年以上的藥物治療,療效卻有限,尤其是具多重診斷者,治療上恐更為困難;李怡慧呼籲,若發現親朋好友有出現相關症狀時,就應盡快諮詢專業醫師的協助,提早發現,才能及早接受治療,也才能避免自殺等危及生命的事情發生。
(引自http://tw.news.yahoo.com/憂鬱症上身-竟是腦中血清素惹禍-054800586.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