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101歲中醫師 周周看診五天(老中醫姜通)

國內年紀的最長的國寶級老中醫姜通,最近剛過101歲嵩壽,他不僅毫無老態,而且耳聰目明,走路不用枴杖,比很多年輕人快,每周依然看診5天。他說:「活到老,就要多做一天有意義的事,若能為病人解除病痛,就是老天讓我長壽的目的。」 姜通小檔案 出生:民國前1年生,江蘇人 學歷:浙江中醫專門學校、國立江蘇醫學院、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美國國際西北咸林大學醫學博士 經歷:江蘇鹽城、如皋縣立醫院院長、陸軍808師軍醫處長、中國醫藥學院內婦科主治醫師、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 現任:德全中醫診所院長 著作:中醫臨床知要、冠心病證治拾零等60多本 標準血壓 勝過年輕人 身體硬朗、精神矍鑠的姜通,從年輕到老,未曾生過大病,頂多小感冒,就自己開藥吃,而且沒有一般老人常見的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患,血壓90∕130毫米汞柱,比許多年輕人還標準。 甜食難戒 牙齒快掉光 他說,唯一缺點就是牙齒快掉光了,「因為戒不掉喜歡吃甜食習慣」。一說完,他立刻從口袋中抓了兩顆巧克力,塞給記者。他表示,年輕時幾乎不吃零食,現在吃巧克力,則是為了解饞。 生活規律 頭沾枕就睡 姜通表示,他的生活非常規律,晚上9點半一定上床睡覺,清晨6時起床,而且練就頭一靠枕頭,不到半分鐘就入睡的「功力」,從未有過失眠困擾。他強調,平常與人無爭,睡覺前自然沒有煩惱,而且很少作夢,醒來後精神飽滿。 跟隨姜通10多年的診所護士說,姜通平常走路不需枴杖,偶爾外出,自己都跟在他後面追。平常姜通都是與女兒同住,但起居不需仰賴旁人,只有一次搭車不小心跌倒,不慎撞到頭部,「當晚他老人家就繞圈子走,直到深夜確定不礙事,才去睡覺」。 診治鼻病 累計27萬人 雖然有好幾年「不務正業」,但姜通看過的病患已多不勝數,讓他最感自豪的是,光是診治過敏性鼻炎的病人就有27萬人。 健保開辦後,他在永和的診所每天未開門前都擠滿了病人,「一天至少看個百來人,是很平常的事」。但由於年齡漸長,且為兼顧看診的品質,如今改為看自費病人,早上、下午各15個病人。 長壽基因 行善心自寬 姜通說,也許家人有長壽基因遺傳,像祖父就活到106歲,父母親也都是高齡90多歲才壽終正寢,才讓自己也享有高壽。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但老中醫姜通過去50年卻沒吃過一粒米,而是每天喝好立克加牛奶,以及利用人參茶、人參枸杞雞湯來補身。但他提醒,每個人有不同的養生之道,一般人最好先問過醫師,切勿依樣畫葫蘆或東施效顰。 許多人問過姜通,東方人是吃米飯長大的民族,為何不進一粒米?他的答案很簡單:「因為早期到美國留學時,洋人多半吃西餐,很難找到米飯,自己又不會煮,而那時比較容易取得的是牛奶和好立克,就把兩者混著沖泡,配點麵包、餅乾充飢。」 待在美國一年半,姜通的三餐主食就是好立克加牛奶,沒想到返台後,長年如此、有些單調的飲食習慣就此建立。「每次沖泡500c.c.,每隔3小時喝一大杯,共進食6次,日復一日,逾50年沒有改變。」他說。 101歲中醫養生/喝雞湯 50年來不吃米 2010/03/08 【元氣周報/記者詹建富/報導】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但老中醫姜通過去50年卻沒吃過一粒米,而是每天喝好立克加牛奶,以及利用人參茶、人參枸杞雞湯來補身。但他提醒,每個人有不同的養生之道,一般人最好先問過醫師,切勿依樣畫葫蘆或東施效顰。 許多人問過姜通,東方人是吃米飯長大的民族,為何不進一粒米?他的答案很簡單:「因為早期到美國留學時,洋人多半吃西餐,很難找到米飯,自己又不會煮,而那時比較容易取得的是牛奶和好立克,就把兩者混著沖泡,配點麵包、餅乾充飢。」 待在美國一年半,姜通的三餐主食就是好立克加牛奶,沒想到返台後,長年如此、有些單調的飲食習慣就此建立。「每次沖泡500c.c.,每隔3小時喝一大杯,共進食6次,日復一日,逾50年沒有改變。」他說。 姜通從小時,父親就灌輸他注意忌口,不要亂吃東西,因此他從不吃路邊攤或小吃店,而且麻辣及生冷食物少碰。有趣的是,跟隨他多年的黃姓護士說,姜醫師只吃黃色的小玉西瓜和哈密瓜,如果是紅色西瓜或綠色哈密瓜,他都不碰。姜通解釋:「這是因為沒有吃過的食物,就被我列為拒絕往來戶。」 不過,身為中西兼治的醫師,姜通當然懂得藉食物補養身子,因此,他現在每天都會泡一杯參茶。另外,每隔2、3天以紅棗、黃耆、枸杞子,加上去頭、腳、內臟的土雞,小火慢燉,只喝湯不吃肉。 偶爾和朋友聚餐時,姜通會吃些深海魚類和蔬菜水果,尤其是哈密瓜、木瓜、番茄,是他的最愛。 姜通並說,他經常以蓮藕打成汁當飲料喝,主要是蓮藕含豐富的蛋白質及鐵質,特別是後者能補血、止血及涼血,他建議女性可以多喝。 老中醫姜通有一套每天起床必做的養生功,由於此功法來自一位80多歲老和尚傳授,因此名為「和尚功」,他每天照著做,終生受用。 姜通說,認識這位老和尚的過程,如同一段奇遇,那是他三十幾歲時,某日搭火車從鎮江經上海,目的地是杭州,就在火車車廂內遇到一位留著白色長髯的老和尚。 這位來自焦山的老和尚和他搭訕,閒聊時問他:「平常有沒有固定運動?」他回答:「沒有」。這時老和尚就在車廂上示範這套和尚功法,並要他每天勤練習。到了上海,這位老和尚下車飄然而去。 姜通表示,這套「和尚功」看似動作簡單,但做完後讓人渾身出汗,而且可以強壯下肢筋骨,提高肺活量,增進心肺功能,至今連續做了60幾年,到現在連感冒都沒得過。 第一式:每天睡醒,被子踢開,仰躺在床上,雙腳抬高,做踩腳踏車動作100下。此可強壯下肢筋骨、提高肺活量。 第二式:平躺床上,雙手自腰際平伸向上,做取物狀,在胸前交握,然後拉到後頸撐住頭部,然後雙手又繞回到胸前,來回做100下。 第三式:雙腳自然站立,雙手掌自腰際平伸朝上,指尖微碰,做取物狀,邊吸氣邊將雙手提至胸口,閉氣三秒鐘後,雙手掌反轉朝下,邊吐氣邊將兩手放回腹部,如此吐納動作,做100下。 (引自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38320)

談人類壽命與健康長壽的方法

一、人類壽命 人類究竟能活多少歲?這是人類長期探究的大問題。隨著世界科學的進步,近年來科學家已經能比較正確地測算出人類的自然壽命(天年)。 目前主要的有三種測算方法: 第一種是荷蘭解剖學家巴芳,採用生長期測算法:哺乳動物的壽命相當於生長期的5~7倍。人的生長期需要20~25年,由此測定人的自然壽命應為100~175歲之間。 第二種為哈爾列爾等科學家採用的性成熟期測算法:哺乳動物的壽命一般應為性成熟期8~10倍。人的性成熟期為13~15歲。由此推算出人的自然壽命應為100~150歲。 第三種為美國赫爾弗‧利克。採用細胞分裂次數與分裂週期的乘積。人體細胞分裂次數為50次,分裂週期為3年,由此測定人的自然壽命應在110~150歲之間。 上述三種研究成果已證明,人類自然壽命至少可以活到100歲至150歲之間。人類生存歷史也證明,人類自然壽命能夠活到100歲以上。在中國傳統醫學文獻上如黃帝《素問‧上古天真論》上說:「…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在《靈樞經‧天年》中就有三次提到人的天年為「百歲」,「人之壽百歲而死。」,但也有一文獻如《尚書‧洪範篇》,則以百二十歲為壽,可見我國古文獻所推算的人類自然年齡在100~120歲之間,與現代科學的測算,大致相符。都證實人類的自然壽命能夠活到100~150歲之間。 二、長壽指標 近年來科學測算方法及我國古文獻所推算的人類自然壽命能夠活到100~150歲之間,但是為什麼99%的人不能盡其天年呢?主要的原因,是受了多種因素影響:諸如先天遺傳,自然環境、政治制度、社會習俗、文化教育、天災人禍、疾病、意外事故,以及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等,有極大的關係,但是,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大多數人缺乏養生保健的知識,尤其是沉緬於物慾的「享受」,採用自認為「享受人生」的慢性自殺,縮短自己的生命,其犖犖大者,如: 1.貪婪成性,在功利主義與權力慾的驅使下,經常不擇手段的追求權勢與財富,事事工於心機,排斥異己,以權謀私,以致整天承受精神與肉體的壓力,危及健康,縮短壽命。 2.醇酒婦女,沉迷聲色,耽於逸樂,追求感官與物慾的享受,自我戕賊。應酬頻繁,酒肉徵逐,每天暴飲暴食,攝取太多的動物性蛋白質與脂肪,吃太多的化學加工食品,身體超重,營養過剩,導致各種成人慢性病。 3.大量的抽煙、酗酒、飲用過多咖啡等刺激飲料,甚至濫用藥物與毒品,麻醉自己,自掘墳墓。 4.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造成空氣、水源等各種污染,讓自己生活在各種危害健康的環境中,尚不自覺! 如何達成長壽呢?遺傳和生活習慣都與長壽息息相關,最近美國加州Novato的Buck老化研究中心就發表了一個歷經28年資料蒐集,6500人的大型研究成果展:他們宣稱四項與健康長壽最重要的指標分別是: 1.體重不過重。 2.不吸煙。 3.正常的血壓。 4.正常的血糖。 如果您想要長壽健康,享有健康快樂的晚年生活,而不是在藥物與醫院的纏繞中終老一生,除了要有比較好的遺傳以外(家族無高血壓與糖尿病史),其實更重要的是靠後天的生活習慣,不要做出一些危害健康、浪費生命的行為來縮短自己的天年,更重要的就是戒煙、減少食量、規律的運動。 三、長壽的日本 全世界最長壽之國家當屬日本,平均壽命兩性平均為80歲,男性為77歲,女性為84歲。澳洲居次(兩性平均為80歲,男性77歲,女性為83歲);瑞典居第三位(兩性平均為79歲,男性為77歲,女性為82歲)。臺閩地區人口平均壽命(兩性平均為75歲,男性為72歲,女性為78歲)排名第34位。日本人的低脂肪飲食習慣和不吸菸是他們長壽的原因,在所有排名中,排名第二的是澳洲(73.2歲),澳洲成為第二的主要原因也是政府成功推行了戒菸政策,使癌症患者數量減少。 日本厚生勞動省2003年9月的資料顯示;日本百歲以上的老人已達到20561人。這個數字比2002年同期增加了2627人。其中,女性17402人,男性3159人。日本百歲以上老壽星中年齡最大是116歲的本鄉窯(居住在鹿兒島市);第二名是福岡縣小郡市的中愿寺雄吉,114歲。日本前20名百歲以上老壽星中除中愿寺雄吉先生外,其餘19位均是女性。目前,日本全國平均每10萬人中就有16.13人超過百歲,這一比例比2002年同期增加了2.04人。 根據美國人口局的資料顯示,百歲以上的老人,在1980年只有一萬五千人,到1990年已達五萬八千人。目前全世界最長壽的人地區位於琉球,琉球人的平均壽命為81.2歲,而百歲以上的人瑞,每10萬人中就有34人。 四、琉球人的長壽秘訣 琉球人的平均壽命是全世界最長壽的人民,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在琉球,心臟病的發生率是美國的1/5,乳癌、卵巢癌及攝護腺癌的發生率低於美國的1/4,而每10萬人口中的百歲人瑞人數是美國的6倍。雖然不同的人種,天生的體質有些差異,但是更大的差別應在於後天的日常生活習慣。 吃與健康的關係是無庸置疑的,老一輩的琉球人仍保有傳統的飲食習慣-少肉、多魚、多蔬果穀類;平均每天吃7份蔬果、7份穀類、2份大豆產品,一星期吃好幾次魚,但是很少吃乳類與肉類的食物。這樣的飲食習慣正符合營養學家所設計的食譜,以減緩老化的過程,避免罹患心肺疾病及癌症,保持苗條、健康及有趣的人生。琉球人不僅吃很多蔬菜,而且多樣化,加上豐富的大豆食品,對健康的助益很大。根據許多的研究報告指出,蔬菜與大豆皆能降低癌症的發生率。琉球人很少吃肉,肉品以豬肉和雞肉為主,雖然目前食肉的比率一天天增加,但比起北美洲的標準,仍相去甚遠。此外,琉球人廣泛地使用芥花油,是低飽和脂肪的健康好油,可以抑制身體膽固醇的產生;它同時含有高單一非飽和脂肪,可減少有害膽固醇,但增加好的膽固醇的產生。 琉球人食用的蔬菜中,許多具有療效,有的更是中藥店的藥材,如做為咖哩調味用的鬱金,不僅可以增加免疫力,而且可以消炎、助消化;又如苦瓜,可預防糖尿病、癌症及各種感染。豆腐是東方人喜食的食物,含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琉球人製作的豆腐比我們傳統的豆腐粗些,是他們日常生活與節慶的重要食物。根據分析,大豆可抗心臟病及與荷爾蒙有關的癌症,如乳癌、攝護腺癌等。德州大學最近的研究報告更指出,婦女連續吃大豆食品一個月,可以減少血中女性荷爾蒙(乳癌發生的因素之一)的25%。此外,絲瓜、甘薯、茉莉花茶、葛粉、蒟蒻、蕃薯葉…等,都各具不同的療效。 含碳水化合物的澱粉類食品總被認為與肥胖和心臟病有關,事實上,惟有精緻的白米、白糖與白麵粉才有這些顧慮。若食用全麥、糙米及粗糖,均可促使血糖穩定維持中等以下,是身體所需的健康食品。琉球人每天至少吃6份的穀類食物做為主食,糖的攝取量低,油脂則少於30%。不過,他們好食味噌等高鹽食品,是需要改進的習慣。 五)多樣化水果及蔬菜飲食與健康   根據醫學研究指出,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是與飲食不當有關。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逐步提高,主食吃得愈來愈精細,粗糧、雜糧攝入減少,缺乏纖維質導致大腸癌發病率升高;高脂肪、高蛋白的攝入多已成為乳腺癌、結直腸癌發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約有七成五的頭頸部癌是由飲酒和吸菸造成的;喜歡吃偏硬、過熱和過燙、刺激性食物及酸菜,可能誘發食道癌;喜歡吃熏製品、常吃含有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的香腸、火腿、泡菜、乾鹹魚等跟胃癌有關;食用霉變玉米、花生、大米等食物和飲用水不衛生則容易罹患肝癌;至於有暴飲暴食習慣、喜好甜食和油膩者則是胰腺癌的高發病人群;而攝取蔬菜和水果不足的會跟結直腸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及食道癌有關。   日本和美國族群的研究也顯示出水果和蔬菜的消耗量可以逆轉中風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根據日本廣島輻射線研究基金會Sauvaget博士的一項長達16年的日本預期性群組研究結果顯示,每日攝取綠色或黃色的蔬菜和水果可以對於梗塞或出血產生保護的效果;可降低26%腦中風死亡的風險以及明顯減少大腦內出血風險(在女性為30%,在男性為32%)。美國波士頓的賽門大學健康科及哈佛公衛學院的營養學家Fung博士針對72,000位婦女的飲食習慣與腦中風的發生的關聯性進行一項長達14年的連續追蹤研究,婦女們依據她們所吃的食物,從最少到最多排列出順序,分為營養價值高的「謹慎飲食」及較油膩的「西式飲食」兩組。她發現吃大量紅肉及加工肉、精製過的穀物、及甜食的婦女,比吃最少量的人得到中風的風險高出58%;在「謹慎飲食」方案中,那些吃大量蔬果的人得到中風的機率,比只是吃得較少的人低22%;也就是說多吃水果、蔬菜、魚,及精製穀物的婦女,比吃典型的美式飲食(較多的紅肉、加工肉、精製過的穀物及甜點)的婦女罹患腦中風的機率小。Fung博士最近的研究也發現,吃最多蔬果的男人,比吃最少的人得到缺血性中風的風險低了40%。   食用足夠的水果、蔬菜和全麥食物(一天至少吃五份的水果及蔬菜),可以降底罹患癌症及腦中風風險與延長壽命。原因為何呢?研究發現到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維他命A及E、胡蘿蔔素、蕃茄紅素、黃體素,及其它有益的營養素,因此推測和抗氧化維他命的影響有關;而這些營養素普遍存在於像南瓜、胡蘿蔔、芥蘭菜及菠菜等蔬菜中。至於典型的美式飲食以加工食品為主,而這些食物因為含有較多的油脂及鹽分,因此容易提高罹患腦中風及癌症的風險。一項針對1萬3千名婦女做的研究顯示,中年時常吃萵苣、菠菜、綠色花椰菜和芽甘藍等蔬菜的婦女,在70多歲時,比少吃蔬菜的婦女較不會有認知衰退的情形。 至於那些水果及蔬菜含有高量的抗氧化維他命呢?根據美國癌症治療機構分析調查,食用下列十種食物最具抗老化功效,可以增強體內酵素生化過程。 鄂梨: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及抗氧化物,可以降低膽固醇。 草莓:富含抗氧化物質,有降低尿道感染及癌症機率。 青菜花:富含抗氧化物,維他命C、B胡蘿蔔素、抗癌物質─酚類、醇類、纖維物質,並富含微量金屬元素─鉻,可以提高胰島素功能、降低血糖、避免糖尿病及肥胖。 包心菜:成分與青花菜類似。經常食用包心菜可減低66%結腸及胃癌機率。 胡蘿蔔:富含抗氧化B胡蘿蔔素可減低膽固醇、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中風及癌症機率。 檸檬類:富含維他命C,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中心稱此類食物是最好可抗各種癌症的天然食物,並且可以降低膽固醇及罹患冠狀動脈硬化疾病的機率。 葡萄:根據美國加州大學研究,葡萄類富含20種抗氧化物質,可以除去細胞內自由基,降低致癌之機率。 洋蔥:可清血、降低膽固醇、抑癌、抗菌、抗病毒等活性。 菠菜:富含麩胺酸、脂質、B胡蘿蔔素、葉酸,可以抗氧化、抗老化、清腦、清血。 蕃茄:蕃茄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精神和體力,及降低胰臟癌的罹患機率。 (六)結論   長壽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體重不過重、不吸煙、正常的血壓與正常的血糖為健康長壽最重要的指標。飲食也是長壽健康重要的因素,每天食用足夠的水果、蔬菜和全麥食物;每星期吃幾次含豐富omega-3的魚,少量的乳製品與肉類,為延長壽命最好的預防方法。這和美國癌症協會、美國心臟協會、美國營養協會及美國國家健康組織所共同建議的飲食指南及相類似; 食物多樣化,主要吃植物性的食物,吃越多種越好,最好每天一、二十樣。 每天至少吃5份以上的蔬果。 每天至少吃6份以上的穀類。 每天的主食為澱粉類食物(佔55%以上的熱量),限制精糖的攝取。 限制脂肪的攝取,使其佔每日總熱量的30%以下。 限制鹽的攝取,每天不超過6克(等於3茶匙)。期待這些健康的飲食指南,能使每個人各因此獲益,活得健康且長壽。 (作者 林瑞榮 (作者為竹山秀傳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引自 http://www.sysh.tc.edu.tw/02apartment/99security/health5.htm)

95歲長壽大師梅可望校長養生講義

Slide 1只要會動、會吃、會管、會鬆、會笑,你也可以不生病,青春永不老! 我很幸運地,到了九十五歲身體還是相當健康,能吃、能動、能玩、能思考、能工作,生活作息正常運作,這真是要感謝上天的厚愛! 95歲長壽大師 梅可望 Slide 2掌握健康十訣,人不老、心不老 94歲時,我去大陸黃山旅遊,最後爬上好漢坡,在場的人嘆為觀止,大家問我有什麼健康秘訣?其實日常生活習慣就是我不老的秘訣: 健康十訣 ●立如松:站時挺直脊椎和頸部,讓器官處於正常部位,發揮正常的功能。 ●坐如鐘:坐姿端正穩當,血氣暢通,自然百病不侵。 ●行如風:走路時走快一點,可加速血液循環,幫助內臟運動,促進消化。 ●臥如弓:側睡,使內部的器官不會受到壓力。 ●營養豐:豐富的營養可維持旺盛的體力。 ●運動充:要「活」就要「動」。 ●精神蓬:朝氣蓬勃、樂觀開朗的人,別人樂於親近,生活也充實愉快。 ●情緒鬆:情緒放鬆、喜悅時,就會分泌出有益身心的「腦內嗎啡」。 ●菸酒空:少量的紅酒助益血液循環,菸百害無益,最好戒除。 ●大便通:攝取高纖維食物、充足運動、正常作息,維持排泄暢通。 Slide 3許多朋友羨慕我長壽又健康,「不知老之已至」,其實要達到不老的境界,必須做到「五會」、「一觀」。 不老的境界:五會一觀 五會指的是: ●會動:會做運動。 ●會吃:懂得吃,營養第一,飲食節制。 ●會管:會調適情緒,懂得節制情緒和慾念。 ●會鬆:會平衡休息與工作,懂得適當的休息和忙碌。 ●會笑:樂觀、積極的心理面對一切。 一觀指的是: ●正確人生觀:每個人都要有不老的人生觀和處世態度,每一天都有意義的活著。 掌握健康十訣,人不老、心不老 Slide 4每天起床做三十分鐘「健康不老操」 健康不老操的健康益處:躺著、坐著、站著都可做,可恢復精力,減緩身體老化的速度。 首先全身放鬆,深呼吸三次,健康不老操約需5~6分鐘,每個部位用兩手揉擦66下。 用雙手中間三指,同步自中央往外按摩眉毛。 雙手中間三指放在太陽穴,用力地上下按摩。 兩手手指合攏,舉到額前,手心朝向臉部,用雙手中間三指在額頭上用力上下摩擦。 1:額頭揉擦 2:兩眉橫擦 3:太陽穴上下擦 不老的秘訣:會動 Slide 5右手中間三指,上下摩擦,用指尖敲擊人中,力道以使頭微微震動。 1:額頭揉擦 4:眼睛橫擦 雙手張開,手心輕輕壓在眼上,自中央往外按摩雙眼。不可太用力,要使眼瞼感到溫暖舒暢。 5:鼻旁上下擦 食指中指輕壓鼻樑上方,上下摩擦,手指不要離開鼻樑。 6:人中上下擦 每天起床做三十分鐘「健康不老操」 不老的秘訣:會動 Slide 6每天早晨練十五到二十分鐘太極拳 太極拳的健康益處: ●練完太極拳後,會擁有飽滿的精神和充足的體力。 ●打太極拳時,在一吸一呼之間,能訓練提肛,避免痔瘡、關節痛等問題。 ●常練太極拳能增強體力,提高免疫力;幫助提升腦力。 不老的秘訣:會動 Slide 7每天快走三千步 吃過晚飯,休息約1小時之後,在室內或室外快走三千步,可使循環、呼吸、消化、神經各系統活絡起來。 快走三千步的健康益處: ●預防心臟病 ●預防中風 ●控制體重 ●預防骨質疏鬆症 ●預防糖尿病 ●預防關節炎 ●預防憂鬱症 不老的秘訣:會動 Slide 8掌握「一二三四五、紅黃綠白黑」原則 心血管疾病專家洪紹光教授,提出「一二三四五、紅黃綠白黑」的飲食口號,我非常認同,每天的飲食內容也跟他的主張差不多: 「一」:每天喝一瓶牛奶。「二」:每天吃250~350公克的碳水化合物。「三」:每天吃三份「高蛋白」食物。「四」:遵守四句話,有粗有細,不甜不鹹,少量多餐,七八分飽。「五」:每天吃500公克的蔬果。「紅」:每天吃一個番茄。「黃」:多吃紅、黃色蔬果。 「綠」:常喝綠茶。「白」:常吃燕麥粉、燕麥片。「黑」:常吃黑木耳。 不老的秘訣:會吃 Slide 9人到中年,身體開始出現毛病,像是糖尿病、高血壓……等,往往就是飲食錯誤引起的,正確的飲食習慣可以預防疾病: ●只吃七分飽,避免攝取過多熱量,並保持身體活力。 ●飲食均衡不偏食,營養均衡充足。 ●適量飲用茶和咖啡,可幫助新陳代謝。 ●多吃鹼性食物,能增強體力,預防高血壓等問題。 ●少鹽飲食,延年益壽。 ●三餐蛋白質不可缺,適量蛋白質可改善老年肌肉萎縮現象。 ●控制飲食中的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中風等疾病。 ●多吃好食物,如蔬果、全穀類、魚類、核果等。 ●營養品和補品不可亂吃,以免造成身體負擔。 ●戒菸、少酒、少吃刺激性食物。 ●盡量在家用餐,健康衛生自己把關。 不老的飲食原則 不老的秘訣:會吃 Slide 10●規律作息,睡眠充足。 ●保持居家環境整潔。 ●定期做健康檢查。 ●調整情緒,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正面思考,常存感恩之心。 ●每天寫日記 ●養成閱讀習慣,訓練專注力,刺激思考。 ●常跟年輕人在一起,可保青春不老。 ●適當的忙碌,讓腦部活化、也不會過於擔心焦慮「老」這件事。 ●放自己大假,透過旅遊讓身心放鬆 。 ●培養嗜好,嗜好使人忘記煩惱,良好嗜好是保持不老的秘訣。 想要身體健康,保持心情愉快,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絕對不可少;此外,學會放鬆,更是維持身心健康的最佳途徑: 不老的秘訣:會管、會鬆、會笑 Slide 11會笑:快樂第一 許多人常說我笑口常開,其實「笑」,正是我維持不老的秘訣之一。快樂不僅可以防止疾病,也可以延年益壽。科學上的研究也已經證明:快樂是腦內嗎啡的來源,是防止衰老的有力分泌物。 不老的秘訣:會管、會鬆、會笑 Slide 12不老的人生觀 老不老是由自己的身心理狀態決定的,不是外人說了算。不管活到幾歲,都要保持身心狀態良好,快樂生活每一天,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 不老的人生觀: ●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 ●我要一個什麼樣的聲譽和形象? ●我要一副什麼樣的身體? ●我要有什麼樣的心情過日子? 不老的秘訣:會管、會鬆、會笑 Slide 13梅家養生活力菜:漲蛋 材料:雞蛋四個,醬油、鹽適量,清水或高湯少量,油四湯匙。 做法: 1.雞蛋打入湯碗內至起泡,加入醬油、鹽,摻入清水或高湯攪勻。 2.炒菜鍋燒熱,加上油四匙,待油熱後快速倒入蛋汁快炒,等蛋 汁漸凝,以鍋蓋蓋住,同時將火漸漸改小。 3.手握鍋柄轉動,使火力均勻,聽見鍋內聲音漸小,有香味溢出, 即可將蓋碗拿開,在鍋邊淋一湯匙油,以免蛋液黏鍋。 營養成分:雞蛋富含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鉀、鈉、鎂、磷、鐵、胺基酸。 Slide 14營養成分:猪肋排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磷酸鈣、骨膠原等,可提供鈣質,維持骨質健康。紅蔥頭富含抗癌的化學成分、膳食纖維、水分、蛋白質、醣類、維他命B及鉀。 梅家養生活力菜:紅蔥烤排 材料:豬肋排一斤半至二斤,醬油、料理酒、鹽適量,紅蔥頭10粒,生薑2~3片,八角數粒,冰糖1湯匙,油料適量。 做法: 1.豬肋排洗淨用紙巾吸乾水分。在醬油、料理酒中浸泡20分鐘, 時時翻動。 2.紅蔥頭去皮洗淨,拍碎,在油鍋中爆香。將肋排放入油鍋, 兩面煎透。 3.加調味料:醬油、鹽、料理酒、生薑2~3片、八角等,並加清 水與肋排入鍋。 4.大火燒沸,再改小火燜煮,每隔20分鐘翻動一次,待肋排肉 用筷子一插即入時,放冰糖一湯匙,改用大火熬糖,耗去多 餘湯水,使滷汁濃縮至一飯碗,即可熄火盛出上桌。 Slide 15營養成分:青江菜富含維生素B1、B2、維生素C、鈣、磷、鐵等礦物質,以及纖維質、天然抗氧化物等,多吃可以通腸胃。 材料:青江菜二、三斤,醬油、鹽、糖少許,麻油數湯匙,清水兩碗。 做法: 1.青菜洗淨,不需切斷,整棵放入大鍋中。 2.蓋上鍋蓋,用中火燒至水乾,常常翻動,不要燒焦。待水 稍乾,即加醬油及少許食鹽,改用微火燜煮。 3.等到菜變軟,加少許糖,輕輕鏟均勻,淋上麻油數湯匙, 蓋上鍋蓋稍燜,即可盛出。 梅家養生活力菜:烤青江菜 Slide 1695歲長壽大師的不老秘訣 只要會動、會吃、會管、會鬆、會笑,你也可以不生病,青春永不老! 梅可望◎著 我常和朋友說自己活到九十五歲,仍然「不知老已至」,當你下定決心實踐不老的理想,一步一腳印地向不老的健康之路前進,才會享受到不老的喜樂。擁有快樂,正是通往長壽的秘訣! (引自 http://www.slideboom.com/presentations/816936/95%E6%AD%B2%E9%95%B7%E5%A3%BD%E5%A4%A7%E5%B8%AB%E6%A2%85%E5%8F%AF%E6%9C%9B%E6%A0%A1%E9%95%B7%E9%A4%8A%E7%94%9F%E8%AC%9B%E7%BE%A9)

希臘長壽島1/3人活到90歲 揭出養生秘密 圖

希臘近年飽受債務和經濟危機困擾,但在希臘極東的伊卡里亞島(Ikaria),仍是個長壽樂園,島民壽命在世界前列,活至90歲和100歲絕不稀奇,而且長壽得來健康,吸引專家和遊客前來取經。據島上人瑞說,他們長壽健康的秘密,是天然無添加、多菜少肉、多活動和飲葡萄酒。 希臘神話中伊卡洛斯(Icarus)因飛得太近太陽,雙翼熔掉墮海身亡,就是葬在伊卡里亞島。島上10,000居民,能活到90歲的機率高達1/3,是美國人的兩倍半,男人活到90歲的機率,更是美國的四倍,而且島民身心更健康,少患抑鬱症,至於患腦退化症機率更是美國的1/4。 希臘“長壽島”上的多位百歲老人 看看卡西奧蒂斯(George Kassiotis),他本月底就104歲了,每天早上讀報,不用戴老花眼鏡,臉上幾乎沒有皺紋,向要求拍照的英國記者說:「你那裡沒有像我的老人家嗎?」 60歲仍皮光肉滑 不是沒有,是沒有像伊卡里亞島這麼多,這麼健康。島上婦女50多60歲仍皮光肉滑,一名58歲的婦人說,她沒有特別護膚,就只是用水和肥皂洗臉,間中塗些新鮮檸檬汁,唇乾時塗橄欖油。 島民的飲食也是天然健康挂帥,多用當地當造食材,甚少食肉,早餐通常是草藥茶、塗當地蜜糖的麵包、橄欖和芝士;午餐是蔬菜加豆、麵包和葡萄酒,然後午睡;晚餐與早餐相約。島上主食是從山邊採摘的野菜,夏天造沙律,冬天水煮後加橄欖油和檸檬,煮菜水加檸檬汁後飲用。 3月就100歲的卡納娃(Evangelia Karnava),說她的長壽秘密之一是不食紅肉,「也不是不吃,是只吃脂肪不吃肉」。她說伊卡里亞島並非任何時候都是人間天堂,二戰期間她有兩個女兒餓死,她憑信仰挺下來,老了也自己包辦家務和購物,活到今天都沒有病痛,從未入院,只是一隻眼近乎全盲。 島民亦異口同聲說葡萄酒很重要,6月將101歲的燦蒂里(Christina Tsantiri),每日午餐時間都會在陽台看海景,悠然喝一杯紅酒。跟食物一樣,島上的酒基本上自給自足,用島上紅葡萄和白葡萄釀製,不加添加劑和亞硫酸鹽作防腐劑,抗氧化物豐富。 出入多斜路運動充足 260平方公里大的伊卡里亞島山多,居民出入作息往往要走大段斜路,令他們運動充足。剛99歲的察哈斯(Grigoris Tsahas),每日都兩次走約800米上斜路,去咖啡店跟朋友談天。他雖然吸煙70多年,仍非常健康,一頭濃密白髮,這麼多年只入院一次割盲腸。 不過他懷疑長壽島的美譽,可能在他這一代後消亡:「我的孫子和曾孫子如果想像我這麼長命,他們就要留意飲食和營養,但他們都愛食脆片零食。」卡西奧蒂斯也相信長壽可能只限於他這一代人,前人沒這麼多橄欖油,後人沾染了不少壞習慣。 -------------------------------------------------------------------------------- 長壽秘訣:多做家務 伊卡里亞島是美國專家丹.比諾(Dan Buettner)稱為「藍色地帶」(Blue Zone)的世界五大長壽地區之一,另外四個是日本沖繩、義大利薩丁島的巴爾巴加山區(Barbagia)、哥斯大黎加的尼科亞(Nicoya)半島和美國加州的洛瑪連達(Loma Linda)。比諾研究五地人瑞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綜合出九大長壽秘訣:1)多借做家務、園務等活動自然運動,而不是跑馬拉松和舉鐵2)要有生活目標3)要有減壓習慣,如禱告和午睡4)八成飽就停止進食5)少吃肉,從豆類食物攝取蛋白質6)日喝一至兩杯葡萄酒7)要有宗教信仰,每月四次參加崇拜8)享親情樂,要有終生伴侶、愛護孩子和供養照顧老人家9)要有社交圈子支持健康行為。 (引自http://tw.aboluowang.com/2013/0113/278302.html#sthash.c3uv7I9T.dpbs)

長壽:美國活過九十歲的人有十九項共同特徵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長壽。然而就是再注重飲食健康和運動健身,也很少有人能保證自己可以健康到老。近日,美國紐約醫學院精神醫學專家在美國「老人學家」雜誌上的文章指出,在追蹤調查了近百名九十歲老人的生活狀況後,他們發現,活過九十歲的人通常有以下共同特徵: 1.很少去看病,很少住在養老院。   2.在中年時未患過重大疾病。   3.沒有患老年癡呆症。   4.生理上具有的特徵:身材中等(平均身高男性為171厘米,女性157厘米)體重不過重或過輕,而且變化小。肌肉張力佳,皮膚有彈性,握力佳,晚年仍經常運動。 5.理解力強,對於時事相當感興趣記憶力好。   6.無憂無慮。獨立自主。   7.大多數人在65歲左右退休。   8.通常在五六十歲時會出現憂鬱的情緒,但不久後他們都能開始新的生活。   9.懂得享受生活(有適當規律伴侶和性生活及運動),個性樂觀且有幽默感,容易感到愉悅。生活中充滿著冒險經歷。能夠在別人認為不利的情形中,看到美好的一面。   10.適應能力強,雖然他們之中有許多人懷念童年時光,但沒有人希望回到過去,多喜歡生活在多變的現在。   11.不會全神貫注在死亡的問題上。   12.每天過著知足的日子。   13.有廣泛的宗教信仰,但對宗教不會過度狂熱 14.吃飯不多,但樂意嘗試新的食物。飲食注重多樣性,蛋百質含量高且脂肪含量低。   15.都有早起的習慣,平均睡眠時間為6--7小時。   16.喝酒都是小酌淺嚐,極少人會飲酒過度。   17.不抽煙者居多,有些人抽煙但抽不多,還有些人歡喜抽煙斗。   18.一生中吃的葯很少,甚至比有些人一周的藥物用量還少。 19.多數人有喝咖啡的習慣。 (引自http://tw.aboluowang.com/2010/0111/155292.html#sthash.lLhJJ6JL.dpbs)

90歲長壽密碼→快樂+運動

台北市老人安養中心一群高齡八、九十歲健康銀髮族,分享他們的養生秘笈益銀髮,96歲的老爺爺每天做蔣公提倡的公務員早操,幫助延年益壽,還有88歲的老奶奶至今每天繡花六小時,眼力比小朋友還好。 台北市老人安養中心主任李秀錦表示,中心住了360名老人,其中年齡80-89歲的有208人,占58%;90歲以上嵩齡老人也多達51位,占14%,其中不乏健步如飛、每天好像吃快樂丸一樣的健康快樂銀髮族。 生於民國元年、今年96歲的何仲仁爺爺,每天起床後,先在室外陽台作深呼吸,接著做「公務員早操運動」,他說,這個運動對延年益壽幫助很大,做完早操後,他繼續在屋內慢走三、四千步,增強腿部活動力及耐力。 92歲的俞大杰奶奶,時時保有無憂的心情,她每天都得意的告訴安養中心的輔導員說:「我今天又吃了兩顆快樂丸!」雖然年逾90,她的皮膚可光滑得很。 俞奶奶少女時代就是出了名的美女,加上是天主教徒,她快樂的秘訣是「每天都唸玫瑰經,祈求天主祝福中心的每個人凡事順利平安」、「如果別人要到你的東西會因此快樂如意,就給他吧」。 93歲的丁我揚爺爺非常注重運動和飲食,早餐主食是牛奶一杯+蒸蕃薯一份+水果一個,或牛奶一杯+冰糖煮紅棗15顆+水煮雞蛋一個+水果一個;午晚餐則在中心搭伙,不忌諱任何飲食。 運動方面,丁爺爺每天早上打一小時太極拳,晚上再打10分鐘,50年如一日,不打還會覺得渾身不自在呢。 82歲的王友倩奶奶雖然是滿頭白髮,但行動輕巧靈活,走起路來虎虎生風,說起話來中氣十足。她的健康秘笈是每天勤做「床上運動」,使她的筋骨靈活,血脈通暢,能夠享受健康的生活。 王奶奶說,床上運動是跟母親學的,只有四個動作,非常簡單學習,只要天天去做,就會促進全身健康。王奶奶的父母都享年都百歲以上,健康長壽,樂享天年。 (引自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62388)

中風有先兆 做好預防保健

傳統中醫強調治未病,亦即未病先防。中醫師鄭集誠表示,中醫治未病精髓就是採取相應措施,以防疾病發生、發展,因此,一般民眾宜注意早期、近期、前夕等三階段中風先兆,同時做好預防保健,如此有助於防範中風發生。 鄭醫師指出,中風早期先兆包括記憶障礙、感覺異常、動作不正常等。記憶障礙主要以健忘、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為先兆特徵,而且以近期遺忘為甚,但理解力、遠期記憶良好;感覺異常主要以肢麻最常見,有的人還可能會頭皮麻木;動作不正常主要以頭部搖、肌肉動、口角撮動較常見。 鄭醫師指出,中風的近期先兆包括眩暈、頭昏、暫時性失語、神志喪失等,通常近期先兆可能發生於中風前數日至數月;中風的前夕先兆包括嗜睡、迷糊精神萎靡、昏昏欲睡、頭痛、噁心、眩暈、肢麻、走路不自主跌倒等。 其中,特別需注意的是,頭痛症狀可能由不定時變為持續性,部位亦由不定變固定。中風的前夕先兆可能發生在中風前數小時至數日。 建議民眾做好保健措施,可以多吃芹菜等蔬菜,酒精性飲料少碰為妙,同時避免長期待在酷熱或嚴寒的環境下,因為可能誘發血管破裂或形成腦血栓。此外,高血壓患者嚴防暴怒,否則容易造成腦血管破裂,患者也應慎防過勞,因為容易形成腦血栓。 (引自https://tw.news.yahoo.com/中風有先兆-做好預防保健-160000273.html)

德研究:咖哩內含姜黃 可預防老人癡呆

科學家又發現新的治療腦溢血、阿茲海默症的方法,研究指出多吃咖哩可以促進神經細胞生長,因為咖哩內含一種叫做姜黃(Turmeric)的成分,德國研究人員將姜黃所含的芬芳姜黃酮注射在老鼠身上,發現牠們變得更活躍,推斷可以用來治療老人癡呆。 這項研究被刊登在《幹細胞研究與治療》(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期刊,發現咖哩中的姜黃內含一種芬芳姜黃酮(Fragrance turmerone)物質,可以用來刺激腦細胞的生長。研究人員將芬芳姜黃酮注射進老鼠的腦部,然後加以掃描,發現腦細胞似乎受到芬芳姜黃酮的作用,變得更活躍。 除了直接施打,研究人員還將老鼠的神經幹細胞分別浸泡在芬芳姜黃酮含量不一的溶液中,神經幹細胞可以轉化成任何種類的腦細胞,結果發現浸泡在含量越高的神經幹細胞,其生長速度也越快,證明芬芳姜黃酮確實可以幫助老鼠腦部發展。 儘管已經證實姜黃的確可以幫助腦細胞生長,但是德累斯頓工業大學(Dresd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化學博士安德烈亞斯(Andreas Androutsellis-Theotokis)對此表示,「這實驗意義不大,因為研究人員是將芬芳姜黃酮直接施打進腦部,但人們根本吃不了那麼多咖哩來達到一樣的效果。」 (引自https://tw.news.yahoo.com/德研究-咖哩內含姜黃-可預防老人癡呆-062100175.html)